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正文 < 物理学家 < 百科全书 < 首页 :当前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向权威挑战
来源:科技百科 专题:物理天地 ( 字号:   )

青少年时期的波义耳,十分钦佩意大利著名科学家伽利略.伽利略叙述的哥白尼体系、新力学、研究自然的新途径和科学实验,都深深印刻在他的心中.1641年,他到了意大利,在那里学习伽利略的著作.可惜他到意大利不久,伽利略就逝世了。

波义耳决心像伽利略那样: 不迷信权威,勇于开创科学实验的道路.波义耳几经周折,直到27 岁,他才安下心来,全力从事科学研究.这一年,他在离伦敦不远的工业和科学文化城市牛津,租了几间房子,建立了自己的实验室.一年以后,青年罗伯特,胡克来到实验室当助手.胡克比波义耳小8 岁,他后来提出了胡克定律,也成为著名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

波义耳和胡克一起,首先研究和改进了德国人盖立克新发明的空气泵.改进后的空气泵,很像现在自行车上用的打气筒,不过它有一个相反的阀,不是打进空气,而是把空气抽出来.这种手动装置,今天看来十分简单,那时却是一个了不起的发明。

利用空气泵,波义耳研究了许多问题.他发现: 物质在真空中难以燃烧,磁铁却能通过真空起作用。

那时候,人们对声音的传播是有争论的.声音必须靠空气传播吗? 如果在真空中产生一个声音,它能在真空中传播吗? 波义耳通过实验做了回答:

他用绳子把钟吊在密闭容器的中间,这时候,在容器旁边能听到钟的滴嗒声.这说明容器里有空气,声音就能传到外面.然后,他从容器中抽出空气.当空气一点点往外抽时,钟的滴嗒声越来越小,很快就听不到了;再把空气逐渐放进容器时,声音又由无到有,由小到大,响了起来.这说明声音靠空气传播,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随后,波义耳又研究了意大利物理学家托里拆利的真空实验.1643年,托里拆利在一根大约一米长、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装满水银,然后用拇指堵住管口,把管子倒立在水银槽里.当他松开拇指以后,管子里的水银开始下降,最后停留在高出槽里水银面约76 厘米的地方,不再下降。

水银柱为什么能停在那里不落下来呢? 这个问题,当时争论激烈.托里拆利认为,这是因为大气压力对槽中水银面的作用的结果,所以这套装置,实际上就是一个气压计.波义耳同意托里拆利的看法,并且用实验来加以证实:

他把托里拆利实验中的水银槽放到密闭的容器中,把容器中的空气不断地抽出,管中的水银柱就不断下降.等到再把空气一点一点送进去,管中的水银柱又逐渐升高起来.这说明水银柱不掉下来,是因为外面有空气的压力。

在事实面前,也有人不同意这种看法.比利时物理教授李纳斯,就对波义耳的说法提出了异议.他认为: 托里拆利实验中的水银柱所以不掉下去,并不是因为有大气压力,而因为管子上面的真空部分有一种拉力,好像一根看不见的绳索,把水银柱拉了上来,最多能拉到约 76 厘米的地方。

李纳斯为什么有这样奇怪的想法呢? 原来,他也设计了一个实验: 在一根两端开口的玻璃管里灌满了水银,用两个拇指分别按住上下两端;然后,把下端放入水银槽里,拿开按住下端的拇指,这时候,水银柱就往下降,一直降到约76 厘米的地方才停住;这时候,按在上端的手指,就会感到有一个很大的拉力.他以为手指感到的拉力,就是真空部分产生的拉力.既然真空对手指有拉力,那么,它对水银也会有拉力,这就把水银柱拉到大约76 厘米的地方了。

其实,李纳斯手指感到的拉力,不是真空对手指的拉力,恰好是大气压力.因为手指按住了水银管的上端,手指底下是真空,没有压力,手指上面是大气,有压力,所以手指自然会感到被管子吸拉住了。

对李纳斯的这种错误看法,波义耳觉得,最好的回答还是实验,而不是在科学杂志上发表长篇大论的文章。

波义耳正是在收集答复李纳斯批评的实验论据时,发现了气体的压强和体积之间的比例关系.这就是波义耳定律。

波义耳用一根J 形管做实验.管子短的一端是封闭的,长的一端是开口的.他往J 形管里灌水银,水银顺着玻璃管流下去,但是不能升到短的一头的顶端.因为里面的空气,给堵在那一头了。

开初,长管和短管中的水银面,在同一水平上,波义耳知道,这时候,水银柱两端的压强相等.长管开口的一端,水银面上所受的压强就是大气压,它大约是76 厘米水银柱高.波义耳仔细测量了短管中被封住的那段空气的体积.因为玻璃管的粗细是均匀的,所以可以用短管中的空气的长度来表示体积.他记下的数据是48 小格。

然后,波义耳不断往长管里加水银,封闭在短管中的空气体积就越来越小.波义耳惊喜地发现: 当长管中的水银柱液面,比短管中的水银柱液面高出大约76 厘米,也就是压强比原来加大一倍的时候,短管中的空气恰好从48 小格缩小到24 小格,正好缩小到原来体积的一半。

波义耳继续往长管中灌水银,发现压强为大气压3 倍的时候,短管中的体积就缩小到16 格,是原来的1/3。

这样,波义耳就把他的实验结果,归纳为一个公式: 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一定质量的气体的压强,跟它的体积成反比.这就是著名的波义耳定律。

波义耳通过周密、精细的实验,发现真理,证实真理,批驳了李纳斯的错误观点.他的实验方法,使当时科学界耳目一新。

波义耳始终如一,保持求实精神.他总是老老实实地写出实验中的成功和失败,开诚布公,直言不讳,报告每一件事.即使在小事上,他也注意到不要违反事实.当他的第一部著作《手动机械的新实验》发表后,人们都称他研究真空所用的泵为波义耳泵.等这本著作再版的时候,他实事求是地说明: 这个泵主要是胡克搞成的。

波义耳的《手动机械的新实验》出版后,不仅科学家谈论真空和空气的弹性,就连英国国王,也要求波义耳给他作一次私下的表演.朝廷要授予他贵族称号,教会要给他安排一个显赫高位,但是他对这些都不感兴趣,——婉言谢绝了.他唯一的爱好是科学实验。

1661年,波义耳发表了他最著名的著作《怀疑派化学家》。

在波义耳那个时候,还没有真正的化学科学,只有一种行业叫做炼金术,从事炼金术的人叫做炼金术士.炼金术士企图变铅铜为金银,变普通金属为贵金属.这种想法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从11 世纪到17 世纪,炼金术士还是为人们增添了很多化学技术知识.他们从天然矿石中提取金属,发现药材,制造玻璃,蒸馏酒精,配制药品.他们掌握了不少实验技术,认识了贵金属和其他一些物质的性质,研究出了配制和使用盐酸、硫酸和硝酸的方法.炼金术以古希腊四元素论为依据,它的指导思想是错误的.四元素论认为: 世界上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土水气火四元素组成.炼金术士根据四元素论,以为只要改变物质中的这四种元素比例,就能使普通金属变成贵金属.这使他们走上了迷途。

波义耳看到了炼金术士的荒谬之处.他通过多次实验,知道铁是铁,金是金,不可能用火一烧,铁就变成了金.他认为: 把一个理论建立在概念上是十分危险的。

波义耳用买验批驳了炼金术士的错误,第一个提出了科学的元素概念,使化学的发展走上了正确的道路.他的第一本化学著作取名为《怀疑派化学家》,就是表示他对传统的四元素论的怀疑。

在这一本书中,波义耳大胆提出了什么是元素,什么不是元素的看法.他说: 元素是确定的、实在的、单一的纯净物质,用一般的化学方法,是不能把元素分解成更简单的物质的.假使某种物质能分解成更简单的物质,或者能转化为其他物质,那么,这种物质就不是元素.波义耳抛弃了各种错误见解,给元素下了一个明确的定义。

由于历史的限制,波义耳没有解决怎样得到元素和元素有哪些种这两个问题.但是,他从实验中已经得出结论: 元素肯定不是只有三种、四种,而是有许多种。

波义耳提出了正确的元素概念,他被公认为近代化学的奠基人.在波义耳的基础上,法国科学家拉瓦锡,给元素下了更明确的定义: 元素是一种不能再分解的单一物质。

下页:勇敢的探索者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建议 | 关于本站 |
般若人生网·般若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50008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