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数学趣文 < 百科全书 < 首页 :当前 
选择浙江大学
类别:数学天地 专题:数学家

陈建功博士从海外归来的消息很快就在各所高等院校传开了.北京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一齐寄来聘书,争聘陈建功博士去当数学教授.论待遇,前面两所大学的月薪高,浙江大学低一些;论研究条件,北大和武大历史久,藏书多,条件比浙江大学优越.研究物理、化学、生物学都需要借助实验设备,而研究数学,专业书籍和杂志最为重要.故而数学系的图书馆,作用简直与物理系的实验室不相上下.藏书多少绝非一件小事.陈建功在绍兴接到三份聘书,婉言谢绝了前面两所大学,决定赴浙大任教。

陈教授为什么选择了浙大? 至今有几种不同的说法.许多人说,他不太看重银钱,又特别孝顺母亲,到浙大为了便于照顾住在绍兴的父母和妹妹;也有人说,他喜欢到杭州去工作,因为这个城市幽静、美丽,而且政治色彩比北平、武汉两地淡薄;还有人讲,正因为浙大数学系新建不久,新辟的天地更利于他施展自己的抱负.很可能三种因素兼而有之吧。

浙江大学校长邵斐之把陈建功请来后,浙大的正教授又增加了一位.直到三十年代前期,浙大只有五位正教授,除了一位土木系的外籍教授外,另外四位是数学系的陈建功教授和1931年归国的苏步青教授,土木系的吴复初教授,以及化工系的李寿恒教授。

陈建功1929年来到浙大时,1928年招入的第一届学生已经念二年级了.第一届两个学生,第二届3 个学生,当时数学系的学生共有5 人.陈建功教二年级的代数课,采用的教材比较艰深,据说在美国是供研究生使用的。

有一次,两个学生学习中遇到了困难,摸不透新来的教授性情脾气如何,课后不敢贸然去问他.一个学生自己先反复看书,反复思考,看到某处实在不懂,才到老师房间里去请教.他原以为老师会马上替他答疑,不料陈先生表情十分严肃,对他说: “你先把上面这部分讲给我听.”幸亏这个学生有所准备,把书上的内容讲了一遍,陈先生才简单地提示他如何解决那个疑问.从此学生们知道老师对他们要求非常严格,遇到问题总是自己先反复看书,不敢用简单得不象话的问题去打搅老师.不太难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解决,有利于培养他们的钻研精神和工作能力,许多国家在高等教育中都很注重这点。

他对学生既严格又亲切,没有高傲的气息,这不是一般教授所能做到的.学生感到他坚持高标准是为了希望学生日后能够成功,对他既敬畏,又爱戴.有段时间陈建功住在单身宿舍里,学生们看书到夜深时,感到疲倦了,抬头朝窗外一看,遥遥望见陈先生的房间里仍有灯光,他们的精神也就振奋起来了。

一天陈建功去找浙大校长邵斐之,告诉他日本东北帝大的中国留学生苏步青最近考取了理学博士学位,他在回国之前与苏有过交往,知道这位青年数学家学问好,能力强,浙大应当请他来当教授.邵斐之听说苏步青是中国第二位留日理学博士,很乐意请他来壮大浙大数学系的阵营.陈建功接着又说,苏步青的工资待遇应当和自己的一样,而且把苏步青请来后,自己不再当系主任,让苏步青来当.“行政工作我不大会做,我做学术工作好了.叫我开会讲话,我不行,苏先生能干,他做好.”后面这项要求,使邵斐之十分为难.让同事和学生都十分敬重的陈教授辞去系主任职务,似乎不妥。

其实陈建功不愿意当系主任是有道理的.并非所有的科学家都适合担任行政工作,或愿意为行政工作牺牲时间.陈建功教授是一位典型的学者,既不愿意让校务会议占去宝贵的时间,也不肯在会上为本系争经费争条件而多费口舌,更不屑为本系的利益去应付上面派来的大员.清高的教授看不惯官僚作风,也不肯敷衍人,但本系的利益又不能不维护,在他看来,最好的办法是让一位既有学问又善理行政事务的教授来担当系主任的职务。

陈建功再三申明,自己辞去行政职务是为了集中精力搞科研和教学,并无其他意思.邵斐之与这位数学家相处将近两年,知道他为人正直,不会作假,只得勉强同意他的要求。

微分几何专家苏步青来到浙江大学之后,与函数论专家陈建功密切合作,相得益彰.两位教授从1931年起,在高年级学生和助教中举办数学讨论班(seminar),那时称为“数学研究”.通过“数学研究”对青年教师和高年级大学生进行严格训练,培养他们的独立工作和科学研究能力,成为陈苏两位教授的一大工作特色.当年这套行之有效的培养方法,后来不断推广和发展,如今已经成为浙江大学、复旦大学、杭州大学数学系的优良传统.陈苏两位教授用这种办法培养出大批数学家,逐渐形成了国内外广泛称道的陈苏学派。

在三十年代,数学讨论班分为“数学研究甲”和“数学研究乙”.“数学研究乙”函数论与微分几何两个专业分别进行,每个学生要读一本指定的新近出版的数学专著,读后登台讲解.陈教授总是坐在下面提问,有时一直追问到基本概念。

“数学研究甲”,函数论与微分几何专业的学生混合在一起,每个报告人事先要读懂一篇最新外国杂志上的指定的数学论文,接触当时数学研究的前沿阵地,难度比前一种讨论班大些.陈教授精通多种外文,往往根据学生掌握的不同语种作出不同的布置,有时特地选择第二外语的文章,促使学生更快地掌握第二外语.陈建功教授不但要求学生搞懂所读数学论文的内容,而且要求他们领会作者的思路,也就是弄懂别人的研究方法,因此往往在学生讲完论文的内容之后还要追问一句: “他怎么样会想出这个结果来的? ”

面临专业和外文两方面的困难,学生阅读外国杂志上的最新文献相当费劲,然而一旦花时间钻研下去,印象就深了,因此尽管有时准备不足而被责令重新准备,大家还是欢迎这个办法的.“数学研究”当时特别受到重视,“数学研究”不通过的的教师不得晋升,不及格的学生即使其他课程都及格也不得毕业。

从1930年1937年,陈教授在教学任务十分繁重的情况下,写出了9 篇有创见的数学论文。

为什么说陈建功教授教学任务繁重? 他不但要指导“数学研究甲”和“数学研究乙”,还要给二、三、四年级的学生开好几门课: 高等微积分、级数概论、实变函数、复变函数、微分方程论.五门课程中,有三门他是同时开课的.除了《高等微积分》有现成课本外,其他几门课当时都没有合适的教材,由陈建功自己一面编写讲义,一面上课.他教的内容相当深,例如1935年他为二年级学生编写的《级数概论》讲义,20年后浙大数学系还用来作为青年教师进修的教材,难怪当年的学生都说读陈先生的课要花比较多的时间。

艰深的内容,他采用了自己独特的方式来传授给学生.从他的第一届学生到最后一届学生都还记得,陈先生每次都空手走进教室,从来不带书本、讲义或笔记本,唯一要用的就是学生为他准备好的几支粉笔.每次讲授的内容,他都花了许多时间熟记在心,因此讲起课来内容丰富,思维严谨、敏捷,课堂气氛格外生动。

3O年代的学生们如今回忆起来,有的说: “陈先生记忆力好到无以复加,比陈先生记忆力更强的人我从来没有见过”,有的说: “这样好的老师不大有的.”

许多学生自己后来也当了数学教帅,体会到陈先生采用这种教学方法是很不容易的,这不但要求完全消化讲授的内容,而且要求多花时间备课,事实也确实如此,直到五十年代后期,富有教学经验的陈建功先生每次上课之前还要在家把讲课的内容准备一遍。

一位把时间视为最珍贵财富的数学家,自己手里还有研究课题要做,有研究论文要写,若没有对学生的真挚感情,没有为教育事业献身的崇高精神,决不可能数十年如一日坚持这种对教师来说难度很高的教学方法.陈教授的许多学生如今也采用了同样的教学方法.事先认真备课,上课不带讲义,无形中已经成为陈门弟子的一大特征。

陈教授上课时态度严肃,一丝不苟,学生既有点怕他,又深受感动,对他十分敬重.然而课后他对学生和蔼可亲,态度随和,毫无名教授的架子,因而师生感情十分融洽。

现今的浙大校址在杭州西郊,近黄龙洞、玉泉等风景区.当年老浙大是在城市的东部,今日的大学路一带.陈建功的家就在校舍旁边,学生去找他十分方便.到了每学期一度的“吃酒会”上,师生简直像朋友一股,一起玩个痛快,也喝个痛快.“吃酒会”实际上是欢迎新生和欢送毕业生的联欢会,即不作报告也不演节目,不过是郊游和聚餐,因为每餐有酒,所以大家戏称为“吃酒会”.陈先生一喝了酒,往往变得格外健谈,喜欢说几句笑话,学生们哈哈大笑之后,也不那么怕老师了。

下页:在战争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