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正文 < 数学趣文 < 百科全书 < 首页 :当前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陈景润的故事
类别:数学天地 作者: ( 字号:   )

今天我们来讲一讲陈景润叔叔的故事.我国著名的数学家陈景润叔叔在攻克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中取得了世界领先的成绩.因此,他的名字就和“哥德巴赫猜想”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了.什么叫“哥德巴赫猜想”呢? 1732年德国的数学家哥德巴赫发现的一个规律: 凡是大于2 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素数(质数)的和,即“1+1 问题”.例如,12=7+5,28=11+17,等等.哥德巴赫对许多偶数进行的检验都说明这个猜想是正确的.后来有人验算到三亿三千万这样大的偶数都说明是正确的.但是对更大更大的偶数呢? 哥德巴赫猜想也是正确的.不过猜想应该证明.但是要证明这个猜想却很难.哥德巴赫把这个猜想告诉了大数学家欧拉,请他来帮忙,但是欧拉一直到死都没有证明出来.这个难题传遍了世界,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数学家.两百多年过去了,“哥德巴赫猜想”仍没有被证明。

解放前陈景润叔叔还在中学读书的时候,就听到了曾经在清华大学教过书的沈先生说: “自然科学的皇后是数学,数学皇冠是数论,哥德巴赫猜想是皇冠上的明珠.”沈先生讲了以后,有的同学嘁嘁喳喳地讨论.陈景润叔叔呢? 他没有笑也没有说,却把摘下皇冠上的明珠的美好愿望埋在心窝里了.从此,他学习更加勤奋,1953年陈景润叔叔以优异的成绩在厦门大学毕业了.他先在北京当中学教师,后来又调到厦门大学研究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的数学名著,写出了质量很高的数学论文.他的论文得到了许多老前辈数学家的称赞.特别是华罗庚教授对他的研究成果更为赞赏,鼓励他继续前进.在华罗庚教授的建议下,陈景润叔叔调到了中国科学院搞研究工作.他在精通英语、俄语的基础上,又自学了法语、德语.他在打好了扎实的基础后,开始向“哥德巴赫猜想”的高峰进军了.就在这时候陈景润叔叔忽然病倒了,医生给他开了一张又一张的病假条要他休息.可是他不肯休息,仍然在埋头钻研.每天从早到晚,甚至连节日、假日也不停地工作.他的手总是握着笔在一页又一页的草稿纸上计算。

“文化大革命”中,他被指责为走白专道路的人,不准他进办公室,他只得躲在只有六平方米的自己的宿舍里工作.有人连电灯都不给他,他就点上煤油灯在床板上演算.到1972年陈景润叔叔终于在研究“哥德巴赫猜想”方面攻破了“1+2 问题”的难关,并发表了重要论文《大偶数表为一个质数及不超过两个质数乘积之和》.例如:

    3
124<121= 11× 11

这篇论文很快传到了国外,被国外数学家称为陈氏定理.陈景润叔叔在“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方面攀上了前人没攀上的高峰,取得了世界领先的地位,为国争了光.现在离“哥德巴赫猜想 1+1 问题”的证明只有一步之远了.我们要像陈景润叔叔那样从小认真学习数学,打好扎实基础,长大了当个数学家.争取登上“哥德巴赫猜想”的顶峰,摘下这颗明珠.(刘 平)

下页:猜中和猜不中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建议 | 关于本站 |
般若人生网·般若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50008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