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正文 < 中国美术史 < 百科全书 < 首页 :当前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三、周昉及其作品的历史地位
来源:文艺百科 专题:美术世界 ( 字号:   )

周昉,字仲朗,又字景玄,长安人.活跃于代宗李豫德宗李适时期(公元七六三一八○四年).他的家世是贵族,其兄周皓是一有战功的将官.周昉是在贵族生活中度过的。

周昉是当时有名的宗教画家兼人物画家.关于他的活动,流传着下面两个有意义的小故事.周昉、韩幹都画了郭子仪的女婿赵纵的肖像.两幅画悬挂在一起,众人都分不出优劣.后来郭子仪的女儿亲自来看,认为韩幹的画“空得赵郎状貌”,而周昉能够“兼移其神气、得赵郎情性笑言之状”.因而,周昉的艺术被认为超过了韩幹.这是说,周昉的肖像能够传神,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周昉曾在长安通化门外新修的章明寺(大历二年,公元七六七年)画壁画,画就草稿以后,京城人士来观者数以万计,并纷纷提出意见,有人说好,有人指出缺点,周昉虚心倾听,经过了一个月的修改,使公众认为完全满意,而被推许为当时第一.这一个故事不仅说明了周昉作为一个优秀的画家所具有的美德,而且具体说明了宗教美术是如何和群众的要求与愿望得到了结合的。

周昉作画是非常认真的,据说创作时不停思考“至于感通梦寐,示现相仪,传诸心匠”.——梦中见到了所追求的形象。

周昉创造的最著名的佛教形象是“水月观音”,见于记载.长安光德坊胜光寺塔东南院有周昉的画迹,敦煌莫高窟发现的一帧及安西万佛峡的洞窟壁画中至今尚有唐人水月观音图的实例.周昉的佛教画曾成为长期流行的标准,而称为“周家样”。

周昉作品的特点,据当时人记载是“衣裳劲简”,“彩色柔丽”,所描绘的妇女形象是“以丰厚为体”,这些特点都可以在现存周昉的作品: 《纨扇仕女图》、《簪花仕女图》中见到。

《调琴啜茗图》和《纨扇仕女图》过去都被认为是周昉的作品.作品的时代和风格都是和周昉接近的.《调琴啜茗图》表现两个妇女在安静地期待着另一个妇女调弄琴弦准备演奏.图中啜茶的出神的背影和调弄琴弦的细致动作,都被描得很精确而富有表现力.这幅画,通过刹那间的动作姿态,描写出古代贵族妇女在无所事事的单调生活中的悠闲心情.《纨扇仕女图》在这一点上同样也获得成功.开卷处一个贵妇懒散地倚坐着,若有所思的神态也透露出她们生活的寂寞.《纨扇仕女图》全卷凡十三人,表现了宫廷日常生活的景象。

《簪花仕女图卷》取材宫廷妇女的生活,装饰华丽奢艳的嫔妃们在庭园中闲步.人物体态丰腴,动作从容悠缓,表情安详平和,嫔妃们的身份及生活特点表现得很充分.环境只是借两只鹤和小狗暗示出来而未加以直接的描写.这幅画的主要成功是在形象及动态的刻划方面(图211)。

这些仕女画中最通行的主题就是古代贵族妇女们狭窄贫乏的生活中的寂寞、闲散和无聊.描写了她们的华丽的外表,也通过她们的神态揭示了她们的感情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封建社会对于妇女的束缚。

周昉作品已遗失者很多,但从题目上可以看出大致的内容,例如: 游春、烹茶、凭栏、横笛、舞鹤、揽照、吹箫、围棋等各种名目的仕女图。

周昉作品在唐代很受朝鲜人的欢迎.至今也还可见日本保留有周昉风格的古代仕女画.面型丰腴的妇女形象在唐代特别是中唐及其以后是广泛流行的.新疆吐鲁番古墓中也有发现.唐代陶俑中也很多。

周昉的弟子有程修巳、王朏、赵博宣、赵博文等.其中程修巳追随周昉达二十年,和周昉关系最深,在当时也最受重视。

周昉作品题材的范围包括了张萱以及当时其他仕女画家作品所涉及的题材.其中除了一般的贵族妇女生活的题材以外,特别值得注意的即有具体地描写唐明皇李隆基和杨玉环各种活动的作品,如《明皇纳凉图》、《明皇斗鸡射鸟图》、《明皇击梧桐图》、《明皇夜游图》、《杨妃出浴图》、《太真教鹦鹉图》,以及有关虢国夫人的图画.这些作品直接表现皇帝及其生活中的奢靡浪漫的生活而不引起歧视,并且是被许多画家一再重复的.由此也可见当时仕女画得到蓬勃发展的社会心理背景。

在上述的唐代仕女画作品的实例中,《调琴啜茗图》、《虢国夫人游春图》和《捣练图》都是有明显的情节的,动作的描写也获得较大的成功,当时仕女画家描绘仕女们游春、凭栏、横笛、揽照等活动,其目的乃在于表现从事这些活动的人所处的情绪状态,而不是单纯地描写她们的外表活动,可以看出当时所达到的实际水平.而所有今天可以见到的唐代仕女画作品(包括新的出土的绘有仕女的壁画和绢画)之艺术形象上体现了时代生活的特点和审美思想,也有重要意义。

下页:四、中唐以后的人物画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建议 | 关于本站 |
般若人生网·般若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50008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