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正文 < 中国美术史 < 百科全书 < 首页 :当前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二、麦积山石窟雕刻艺术
来源:文艺百科 专题:美术世界 ( 字号:   )

麦积山在甘肃天水东四十五公里,是秦岭山脉的西端,山的形状如麦稭垛,因而被称为“麦积山”或“麦积崖”(图134 ).麦积山在南北朝初期,是西北佛教的重要中心.有名的禅师玄高、昙弘等和僧徒百人住在麦积山(公元四二○—四二六年).北周时,文帝皇后乙弗氏死后,在麦积崖为龛而葬(公元五三九年).公元五六五—五六六年,北周的秦州大都督李允信,造七佛龛,有当时著名的文学家庾信撰写了《秦州天水郡麦积崖佛龛铭》.唐代麦积山仍继续有修建,但唐代中叶(公元七六三年)为吐蕃族占据.五代和宋代以及明清,麦积山皆未荒废.所以麦积山有北魏、北周、隋代、初唐、宋和明清的壁画、雕塑及建筑.甘肃时常有地震,据文献记载,从公元六世纪到十八世纪有过八次大小地震,所以自然力量的损坏很严重,后代的修补也很频繁.往往有的窟是魏代修建,而壁画是明代重绘,也有的窟是魏代壁画,唐宋时代重修的塑像,呈非常错综的时代关系。

麦积山高一四二米,都是悬崖凿窟,用栈道相通.例如: 散花楼上七佛阁,下距地面为五二·一一米.麦积山的窟龛已经编号的有一百九十四个.窟内造像,因为石质是与敦煌莫高窟类似的砾岩,所以多泥塑,少数石刻是自他处运来的.壁上有壁画。

麦积山有北魏时代的塑像,但也保留了很大部分西魏和北周时代的作品(塑像和壁画),为佛教艺术在北周时代(亦即在龙门石窟以后),在西北地区的发展提供了罕见的重要材料。

麦积山的北朝末期的造像,首先引起注意的是一部分薄衣式的佛像和菩萨像: 偏袒右肩、衣裙裹在身上,衣褶为划出的凹线(一○○、一一四、一一五及一五五窟).这一类型的造像,由于一一五窟佛座前有景明三年(公元五○二年)张元伯的墨书发愿文,应该认为是麦积山的早期的样式.这种样式的菩萨像在麦积山虽然姿态呆板,然而颇能见出体格之美。

麦积山的北魏——西魏——北周间的造像,可以一二三、一二一、一二七、一三三各窟为代表。

北魏、西魏、北周间的石窟多为方形窟,或平顶,或加复斗.窟中布局大体都是三组造像,分别安置在正、左、右三面,每一组都是一佛二胁侍.胁侍一般的是菩萨,但也有比丘或供养人.一二三窟左右两壁的外侧,是一个男童和一个女童,形象非常真实可爱(图135).左壁的坐佛也以单纯的外形表现出内心的宁静,以及那一对男女童子成为这一时期优美的代表作.一二一窟的左右壁角两对比丘似在喁喁耳语,互相联系的富有表情的姿态,达到了一定的艺术上的成功(图136).一二七窟正壁一龛.龛内是一垂足坐佛和二菩萨,都是石刻.坐像及其背后的项光、背光组成一完整的整体,背光和项光中的飞天,围绕着坐佛而飞翔,这是在当时长期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一种富有效果的形式.这一石造像面型方而扁,转折柔和,虽不丰满,但已减少了瘦削的印象.衣褶下垂在座前,很自然而有厚重的质量感.这一些是在逐渐改变瘦削型形象和衣褶的规律化处理的征象.一二七窟有麦积山诸室中规模最大的壁画,但已为后代熏黑.正壁模糊难辨,左壁为“维摩变”,右壁为“净土变”,前壁门楣上绘“七佛”.其他尚有“舍身饲虎”,以及骑射、狩猎等图像.色彩强烈,表现动态很成功。

一三五窟是魏——周时代的一较大洞窟,其窟型、布局和造像,与上述各窟相似.正壁的壁画作骑马的场面,色彩很鲜明,马的动作劲健有力。

一三三窟(或称碑洞)中的十余组塑像、壁上的影塑、保存在此窟中的十八座完整的造像碑,以及迎门而立的三米半高的接引佛,都是麦积山的重要作品.一三三窟形制结构特殊: 主室的后、左、右三壁,都凿有深浅不一的佛龛.壁面龛有十一个,里面都有一尊或一组(一佛二菩萨)佛像.这些佛像都是麦积山此一时期塑像代表作.第十一龛中有影塑的飞天和山峦、贵族等的形象贴在壁面上,姿态自然而优美.窟中贮藏的造像碑也多是此一时期的标准作品(图137).如第十号碑,中央部分自下而上是释迦、弥勒、释迦多宝的坐像,四周围有十幅佛传图及本生图.窟中的大接引佛为隋唐之间的作品。

麦积山的北周时代的壁画是在散花楼上七佛阁(第四号窟)佛龛的上端,共七大幅,每幅四个伎乐飞天.飞天身体之露在衣服外的部分,如面、手、足,都是薄浮雕,其他,如衣服、飘带、乐器、散花等都是用各种颜色彩绘的,表现非常生动(图138).长廊平棋也有一部分残留的早期壁画,可能是同一时期的.散花楼的上七佛阁,是麦积山三个七佛阁之一(不能确定哪一个是庾信为之著文的).七佛阁的建筑形式可称为“崖阁”,窟前有廊檐,廊檐以内有并列的七间大龛.散花楼上七佛阁的七间大龛,每一龛内都有一佛和胁侍的二比丘、六菩萨.两龛之间为天龙八部.这些塑像从风格上看,是唐塑,宋补,明代又重修过的。

与散花楼上七佛阁的建筑形式相类似而规模稍小的,是牛儿堂(第五号窟)的四柱三龛式的崖阁.牛儿堂之得名是前廊上有一天王足踏一牛,塑造得真实,为群众所传颂.此天王及牛可能为隋唐之际的作品.牛儿堂的三个龛内的造像多是后代追补.牛儿堂前廊平棋上也有飞天和马、象飞驰的壁画.是北周时代的作品。

麦积山的崖阁都是魏——周时期开凿的,所以保存有早期的壁画.在崖壁上凿出的屋顶及鸱吻的样式、列柱的形状,也都具有南北朝建筑的特点.但这些崖阁中的塑像多是后世的.麦积山的唐宋时期的塑像在后面有关的章节中仍将谈到。

下页:三、南北响堂山、天龙山北齐石窟造像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建议 | 关于本站 |
般若人生网·般若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50008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