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中国美术史 < 百科全书 < 首页 :当前 
第五节 炳灵寺、麦积山及其他
来源:文艺百科 专题:美术世界

甘肃地区在南北朝初期是佛教的中心,在文字记载中也见过石窟造像之类的活动.沮渠氏的“凉州石窟”(公元四世纪初)就是其一,而现在尚难完全确定其真实的所在,可能即武威天梯山石窟.但天梯山现存石窟多系隋唐以后者.酒泉文殊山除了北朝制底式的石窟外,还有一些有铭文的经幢残石,多系沮渠氏的年号(公元五世纪初).敦煌莫高窟开创时期的遗迹目前也不可考.现在甘肃河西一带的石窟多是北朝时期开凿的,至于炳灵寺和麦积山,虽也有关于南北朝早期的佛教的活动的记载,然而现存实物遗迹和敦煌莫高窟一样都是时期稍迟,是在中原一带流行的石窟造像风气传播影响之下产生的。

一、炳灵寺石窟雕刻艺术

炳灵寺在甘肃永靖县西北黄河北岸小积石山的丛山中.“炳灵”乃藏语“十万佛”的音译,炳灵寺即万佛寺之意.又称“唐述窟”.“唐述”或“堂术”是藏语“鬼”的意思,因为传说看见山上有神鬼往来.有的记载认为自西晋太始年间(公元二六五—二七四年)就开始有石造像(《法苑珠林》卷五十三).但据知至少在公元五世纪初已有高僧玄高、昙弘、玄绍曾住在此处.堂述山已经是有名的佛教中心。

炳灵寺现存窟龛共编号一二四,其中魏窟十,魏龛二,此外除了明代五窟以外,都是唐代的.在八十窟外发现延昌二年(公元五一三年)年号的铭记,可以说明现存各北魏窟龛的雕造时期大约为北魏末。

炳灵寺北魏窟龛的主要佛像,往往是释迦、多宝二佛并坐,如: 二、七九(图133)、八○、八一、八二、一○○各窟,内容较完整的为八○、八一、八二等三个窟,都是方形窟.正面及两侧的佛像,分成三组,这种布局,和龙门宾阳洞相似.每组的组成不同,一般的应该是一佛二菩萨,但八○窟较特殊,正面为释迦多宝及二胁侍菩萨,右侧为一佛二菩萨,但左侧为文殊菩萨立像及二菩萨.窟中壁上除偶有整幅的浮雕外,多是明代的壁画(有密宗色彩),不是如龙门那样有很多小佛龛。

炳灵寺的造像也是一般的北魏末期的瘦削形秀骨清像,但也具有自己的特点: 面型较宽而方,眼、腮、口在同一个平面上,正面看来较平,但神情刻画仍达到此时期的共同水平,特别是某些佛像,低垂而紧闭的双目的上眼睑的处理,特别有真实感。

下页:二、麦积山石窟雕刻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