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中国美术史 < 百科全书 < 首页 :当前 
古代的玉石工艺
来源:文艺百科 专题:美术世界

中国古代有极发达的玉石工艺,这是中国古代美术的独特成就.玉,现代矿物学区别为软玉和硬玉(或称翡翠).古代较常见的是软玉,硬度是六度半到七度,不易受磨蚀,有绿、乳白、黄、红、黑、青等色,呈玻璃状光泽,不透明,触之有冷而柔的感觉.叩之有清脆的声音.但古代称之为玉的矿石,不限于合乎近代矿物学规定的一种矿石,一般好的矿石,所谓“美石”(坚硬有光泽、有色彩)都可以称为玉,作为制作原料.现在已经发现了新石器时代后期(如甘肃仰韶文化中和山东龙山文化中)就有玉石器物,不是作为单纯的劳动工具,而是可能同时作为一种在形式上有诱人的力量的美的对象而存在.这些玉石器物的原料都可能是从相当遥远的地区经过交换而获得的.在青铜时代的殷墟遗址和战国时代遗址发现的玉石装饰品,更达到了高度的精美。

古代玉石器具有多种形式: 圭、镇圭、笏、璧、环、瑗等.这些玉器,据古代典籍中的记述,在古代社会的宗教生活和政治生活中,都有重要地位及审美价值.很多玉器的形式是因袭了劳动工具的形式。

圭和镇圭在古代典籍中,规定着是代表天子的身份的.祭祀东方和顶礼太阳,都用青色的圭.各种不同等级的诸侯也都用不同的圭.而圭就是石器时代的石斧,镇圭是石刀,考古发现可以证实与古代典籍的记述相同.“大圭……,杼上终葵首”(《礼记》).“杼上”就是上部薄刃,“终葵首”就是下端象椎,所描述的正是石斧的样式.镇圭是略近方形的带孔片状的石刀,笏是月牙状的石刀.璧、环、瑗同是圆形中间有孔,因孔的大小而名称不同.璧的孔的半径是全璧的半径的五分之一.瑗是三分之一.环是二分之一.玉璧和玉环,据考古学家研究,认为可能来自纺轮或环形石斧.玉环和其他玉制的小件装饰品一样,同形制的石质,或介于玉石之间的质料的装饰物,在石器时代原就是流行的。

古代玉器的形式是由石器而来,制作技术也是由石器而来.处理玉的原料,因其硬度较高,需要特殊的技术,其主要的如: 剖、磨、琢、碾、钻等,都是在制作石器的长时期的劳动过程中所掌握的.此外,有关玉器的原料的各种知识,无疑地是在新石器时代为了制作石器而获得的.除了对材料性能及质地美丽等特点的认识以外,最重要的是关于出产地的知识.在细石器的考古发掘中可见,很多细石器的发现地点都远离那些原料的产地,足证是有意寻求的.山东日照两城镇龙山文化遗址发现的软玉双孔斧,以及安阳殷墟发现大量玉器,其原料来源产地,我们今天不能确知.若就汉朝以后直到今日为止的矿物知识而言,这些玉石原料都是来自遥远的新疆。

从石器和玉石工艺的各方面的联系可以看出,石器首先作为劳动工具引起人们的热爱,因而同时被当作了美的对象,进入阶级社会,被掠夺为统治阶级所独占.其中例如: 石斧——圭,就被作为统治者的威权的象征.一些饰物,则含有人格身份的意义。

各种不同的玉器和社会等级、政治仪式、宗教仪式相联系的成套的制度(如“五瑞”的说法等);还把它解释成为道德生活的标志.玉代表着封建制度初形成时的各种人生理想和美德.儒家哲学中关于玉的学说,成为古代美善合一的美学思想的一部分。

下页:三、原始时代的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