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中国美术史 < 百科全书 < 首页 :当前 
三、原始时代的陶器
来源:文艺百科 专题:美术世界

陶器是新石器时代在造型美术方面遗留下来的主要创作.新石器时代的陶器较重要的有泥质灰陶、彩陶、黑陶和几何印纹陶四种。

泥质灰陶是古代最普遍的陶器,表面上有绳纹或篮纹、席纹等编织纹的装饰.灰色陶器的有代表性的器形是“鬲”(三空足的煮器).这种陶器最初大概发生在陕、晋、豫交界一带,然后传播到各种不同的新石器文化中,在西北、中原、东北和东部滨海地带,都有发现.在时代上,一直延续到今天.但陶鬲的形式在汉代就已完全绝迹,陶器表面的绳席纹装饰,在汉代以后不见。

绳席纹陶鬲的形式与装饰方法都表现了陶器与编织物(或皮革器)的密切关系.古代陶器的起源,根据考古学家的推测,是由于用粘土涂在编制或木制的器皿上而产生的,目的在使其能耐火.人们逐渐便发现,成了形的粘土,脱离曾赖以成形的器皿,也可以适用于这个目的.这样,由编织或缝制技术所产生的形式,便成了陶器最初在制作中所获得的形式.因长时期的应用而成为工艺造型进一步发展的基础.陶器上的绳纹装饰,后来长时期保存着,也不再是制作时的必然结果,而是有意施加的一种装饰。

彩陶是中国原始社会中卓越的工艺创造。

彩陶发现的地点: 河南安阳后冈等地,豫西(渑池县仰韶村、广武县秦王寨),淮河上游,晋南(夏县西阴村、万全县荆村及汾水流域各地),陕甘渭河流域,洮河流域,河北、辽宁、内蒙古长城地带及新疆.最近在湖北京山、天门也有发现.其中最早发现,而又有代表性的遗址是仰韶村.仰韶村及其他性质相同的遗址的新石器时代的文化称为“仰韶文化”.彩陶是仰韶文化的重要遗存,但也出现在其他文化遗址上.近年来在西安半坡村发现的全部村落遗址,其遗址的完整性与丰富性都是空前的,提供了了解这一文化时代人民生活的完整的图景。

仰韶文化年代约为公元前5000-前3000年.是中国先民所创造的重要文化之一.根据这些遗址上的发现可以知道当时人们过着长期定居的生活,从事农业和畜牧业生产.手工业除了陶器外,纺织与缝纫已很普遍.武器中发展了弓箭,而且可能已经有了交换。

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彩陶在中原地区陕、晋、豫等地发现的大致类似,然而也可以分为早晚不同的数期,器形完整的彩陶发现不多.器形完整而数量丰富的发现,主要是在甘肃、青海一带。

甘肃的仰韶文化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马家窑型”以甘肃临洮县马家窑遗址为代表,“半山类型”以甘肃广通半山遗址为代表,“马厂型”以青海乐都县马厂沿遗址为代表.继承了仰韶文化,甘肃的辛店文化遗物中也有彩陶,但已比较退化。

彩陶的原料即普通的黄土(不含钙质和钾质),加细沙及含镁的石粉末,但制作技术很精.陶土可能都经过精细的澄洗.制作为手制,有的经过慢轮修整,陶器表面砑光.窑火温度达到摄氏一千度以上,可能已经有了鼓风炉的设备.陶土中含铁量很高,在百分之十以上,所以陶器烧成后成为黄色或红色.彩绘装饰的原料多用天然的赭石、红土或锰土.有的器物表面也涂红色或白色的陶衣。

仰韶文化彩陶的完整标本是半山类型.半山型彩陶的代表形式是大敞口的盆和敛口的(有颈或无颈)的罐.盆和罐都是宽度超过高度,小底,整个器形侧影是柔和的曲线,平底无足,所以造成的印象是腹部极为膨胀,粗矮坚实。

半山彩陶罐是古代工艺中的杰出的作品.在造型上彩陶罐各部分有一定的比例,如高度和宽度,腹径和底径的比例,使之有助于柔和优美的外轮廓线的形成,在中国工艺史上为最成功的、具有独特风格的造型之一.装饰因部位的不同而不同.几何形装饰花纹的组成,或疏或密,都结合了形体的变化.这是中国工艺美术的一项重要传统手法的开始.几何形装饰花纹以波状弧线效果最鲜明.装饰图案虚实相间,黑白互相衬托成为“双关图案”.这是中国图案传统的一种卓有成效的组织方法。

彩陶的造型和装饰,也可以认为尚保留了来自编织技艺的若干特点.彩陶上的几何纹样,曾有人试图予以宗教的解释,尚难证实.西安半坡墓葬出土的彩陶中有人面和鱼形图案,造型很简洁有力,含义尚不明了。

仰韶文化中曾发现半身人形的陶器盖状物,人脑后有发辫呈蛇形.从造型的富于幻想神话的风格可知有宗教意义,具体内容尚不可知。

湖北天门石家河和彩陶一同发现的有泥质黄陶和红陶的小型的羊、狗、鸭、鹅、龟、鱼和其他鸟类的形象,都是捏制的,单纯而富有特征。

马厂彩陶制作比较粗糙,装饰纹样中第一次出现符号式的动物形(狗? ).此种符号式的动物形,甚至人形,也在制作更为粗糙的辛店彩陶上出现.这些符号式的形象代表了朴素的认识现实的能力。

黑陶是中国古代工艺的另一光辉成就。

黑陶发现的地点主要在东部沿海一带,北至辽东半岛,南至浙江.但河南中部及西部也有.其最重要的是山东济南附近龙山镇的城子崖的龙山文化遗址.龙山文化是仰韶文化以外的,时期可能稍晚的,发展于中国东部沿海一带的另一重要文化,已可以看出有商代文化的先驱的意义.龙山文化中除了农业和畜牧业外,纺织业也较仰韶文化进步,有卜骨发现。

龙山文化中最重要的遗物是一种较彩陶的烧制技术更进步的黑陶.其特点是: “黑、光、薄、棱、鼻”.——色泽乌黑(也有灰色的和粉黄色的);表面光滑闪亮;极薄,一般厚度为三毫米,最薄不足一毫米,薄如蛋壳;轮制,外形上有转折清晰整齐的棱角;器上多附有牵绳或手执的鼻.黑陶造型丰富,以平底圈足和三足器为多.陶鬶是黑陶的独特的造型.黑陶很多接近青铜器的样式,如豆及鼎、鬲等.黑陶的造型有自己简洁爽利的风格特点,不以装饰而以造型的权衡适当取胜.它和古代的玉器同样达到相当的艺术水平。

在淮河流域以南,江、浙、闽、粤及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带出土的有一种几何印纹陶器,是解放以来在大规模经济基本建设工程中,因大量发现而引起特别注意,但详细情况仍不清楚.有优美的造型和多种变化的简单几何纹样的压印装饰。

此外,在内蒙一带与细石器伴随出土的有一种篦纹装饰的粗砂陶器,也是尚待研究的。

古代的彩陶和黑陶,代表中国古代美术创造上的第一个高峰.在技术上、造型上均为青铜工艺作了准备。

古代陶器的长期发展和演变,证明了劳动一方面创造了艺术的形式,一方面也培养了人的审美好尚。

下页:第二节 商周时代美术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