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正文 < 中国美术史 < 百科全书 < 首页 :当前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三、原始时代的陶器
来源:文艺百科 专题:美术世界 ( 字号:   )

陶器是新石器时代在造型美术方面遗留下来的主要创作.新石器时代的陶器较重要的有泥质灰陶、彩陶、黑陶和几何印纹陶四种。

泥质灰陶是古代最普遍的陶器,表面上有绳纹或篮纹、席纹等编织纹的装饰.灰色陶器的有代表性的器形是“鬲”(三空足的煮器).这种陶器最初大概发生在陕、晋、豫交界一带,然后传播到各种不同的新石器文化中,在西北、中原、东北和东部滨海地带,都有发现.在时代上,一直延续到今天.但陶鬲的形式在汉代就已完全绝迹,陶器表面的绳席纹装饰,在汉代以后不见。

绳席纹陶鬲的形式与装饰方法都表现了陶器与编织物(或皮革器)的密切关系.古代陶器的起源,根据考古学家的推测,是由于用粘土涂在编制或木制的器皿上而产生的,目的在使其能耐火.人们逐渐便发现,成了形的粘土,脱离曾赖以成形的器皿,也可以适用于这个目的.这样,由编织或缝制技术所产生的形式,便成了陶器最初在制作中所获得的形式.因长时期的应用而成为工艺造型进一步发展的基础.陶器上的绳纹装饰,后来长时期保存着,也不再是制作时的必然结果,而是有意施加的一种装饰。

彩陶是中国原始社会中卓越的工艺创造。

彩陶发现的地点: 河南安阳后冈等地,豫西(渑池县仰韶村、广武县秦王寨),淮河上游,晋南(夏县西阴村、万全县荆村及汾水流域各地),陕甘渭河流域,洮河流域,河北、辽宁、内蒙古长城地带及新疆.最近在湖北京山、天门也有发现.其中最早发现,而又有代表性的遗址是仰韶村.仰韶村及其他性质相同的遗址的新石器时代的文化称为“仰韶文化”.彩陶是仰韶文化的重要遗存,但也出现在其他文化遗址上.近年来在西安半坡村发现的全部村落遗址,其遗址的完整性与丰富性都是空前的,提供了了解这一文化时代人民生活的完整的图景。

仰韶文化年代约为公元前5000-前3000年.是中国先民所创造的重要文化之一.根据这些遗址上的发现可以知道当时人们过着长期定居的生活,从事农业和畜牧业生产.手工业除了陶器外,纺织与缝纫已很普遍.武器中发展了弓箭,而且可能已经有了交换。

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彩陶在中原地区陕、晋、豫等地发现的大致类似,然而也可以分为早晚不同的数期,器形完整的彩陶发现不多.器形完整而数量丰富的发现,主要是在甘肃、青海一带。

甘肃的仰韶文化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马家窑型”以甘肃临洮县马家窑遗址为代表,“半山类型”以甘肃广通半山遗址为代表,“马厂型”以青海乐都县马厂沿遗址为代表.继承了仰韶文化,甘肃的辛店文化遗物中也有彩陶,但已比较退化。

彩陶的原料即普通的黄土(不含钙质和钾质),加细沙及含镁的石粉末,但制作技术很精.陶土可能都经过精细的澄洗.制作为手制,有的经过慢轮修整,陶器表面砑光.窑火温度达到摄氏一千度以上,可能已经有了鼓风炉的设备.陶土中含铁量很高,在百分之十以上,所以陶器烧成后成为黄色或红色.彩绘装饰的原料多用天然的赭石、红土或锰土.有的器物表面也涂红色或白色的陶衣。

仰韶文化彩陶的完整标本是半山类型.半山型彩陶的代表形式是大敞口的盆和敛口的(有颈或无颈)的罐.盆和罐都是宽度超过高度,小底,整个器形侧影是柔和的曲线,平底无足,所以造成的印象是腹部极为膨胀,粗矮坚实。

半山彩陶罐是古代工艺中的杰出的作品.在造型上彩陶罐各部分有一定的比例,如高度和宽度,腹径和底径的比例,使之有助于柔和优美的外轮廓线的形成,在中国工艺史上为最成功的、具有独特风格的造型之一.装饰因部位的不同而不同.几何形装饰花纹的组成,或疏或密,都结合了形体的变化.这是中国工艺美术的一项重要传统手法的开始.几何形装饰花纹以波状弧线效果最鲜明.装饰图案虚实相间,黑白互相衬托成为“双关图案”.这是中国图案传统的一种卓有成效的组织方法。

彩陶的造型和装饰,也可以认为尚保留了来自编织技艺的若干特点.彩陶上的几何纹样,曾有人试图予以宗教的解释,尚难证实.西安半坡墓葬出土的彩陶中有人面和鱼形图案,造型很简洁有力,含义尚不明了。

仰韶文化中曾发现半身人形的陶器盖状物,人脑后有发辫呈蛇形.从造型的富于幻想神话的风格可知有宗教意义,具体内容尚不可知。

湖北天门石家河和彩陶一同发现的有泥质黄陶和红陶的小型的羊、狗、鸭、鹅、龟、鱼和其他鸟类的形象,都是捏制的,单纯而富有特征。

马厂彩陶制作比较粗糙,装饰纹样中第一次出现符号式的动物形(狗? ).此种符号式的动物形,甚至人形,也在制作更为粗糙的辛店彩陶上出现.这些符号式的形象代表了朴素的认识现实的能力。

黑陶是中国古代工艺的另一光辉成就。

黑陶发现的地点主要在东部沿海一带,北至辽东半岛,南至浙江.但河南中部及西部也有.其最重要的是山东济南附近龙山镇的城子崖的龙山文化遗址.龙山文化是仰韶文化以外的,时期可能稍晚的,发展于中国东部沿海一带的另一重要文化,已可以看出有商代文化的先驱的意义.龙山文化中除了农业和畜牧业外,纺织业也较仰韶文化进步,有卜骨发现。

龙山文化中最重要的遗物是一种较彩陶的烧制技术更进步的黑陶.其特点是: “黑、光、薄、棱、鼻”.——色泽乌黑(也有灰色的和粉黄色的);表面光滑闪亮;极薄,一般厚度为三毫米,最薄不足一毫米,薄如蛋壳;轮制,外形上有转折清晰整齐的棱角;器上多附有牵绳或手执的鼻.黑陶造型丰富,以平底圈足和三足器为多.陶鬶是黑陶的独特的造型.黑陶很多接近青铜器的样式,如豆及鼎、鬲等.黑陶的造型有自己简洁爽利的风格特点,不以装饰而以造型的权衡适当取胜.它和古代的玉器同样达到相当的艺术水平。

在淮河流域以南,江、浙、闽、粤及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带出土的有一种几何印纹陶器,是解放以来在大规模经济基本建设工程中,因大量发现而引起特别注意,但详细情况仍不清楚.有优美的造型和多种变化的简单几何纹样的压印装饰。

此外,在内蒙一带与细石器伴随出土的有一种篦纹装饰的粗砂陶器,也是尚待研究的。

古代的彩陶和黑陶,代表中国古代美术创造上的第一个高峰.在技术上、造型上均为青铜工艺作了准备。

古代陶器的长期发展和演变,证明了劳动一方面创造了艺术的形式,一方面也培养了人的审美好尚。

下页:第二节 商周时代美术概况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建议 | 关于本站 |
般若人生网·般若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50008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