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正文 < 西洋绘画史话 < 百科全书 < 首页 :当前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米莱
来源:文艺百科 专题:美术世界 ( 字号:   )

(Jean Francois Millet,1814—1875)在巴比松画家中米莱也许是最有名的.他是诺曼第海岸附近一个偏僻村子里农夫的儿子,从小就帮助父亲在田里劳动.父亲看到米莱似乎有绘画才能,就把他送到瑟堡市美术学校,在那里他的才赋被发现,得到市里的年金去巴黎。

在巴黎,进入德拉罗虚(Delaroche,1797—1856)的画室.他生来就是贫民,沉默寡言,不机灵,经常受到学生们愚弄.然而一画起画来却非常灵巧.米莱不久和诺曼第的一个农村姑娘结婚;妻早死,在娶第二个妻子前后,米莱不得不靠卖画来维持生活,例如画小幅的神话画,倮体女人等等。

但是,有一天,当听到“米莱那小子是个除了倮体女人别的什么也不会画的人”这样的议论时,米莱就说“再也不干那种事了! ”随后就离开物价昂贵的巴黎,迁居巴比松村.他心想农民要象个农民,住在乡间画适合自己本性的画吧。

那是1849年,米莱三十五岁的时候,他情愿过贫苦的生活,开始画巴比松的大自然和农民的生活.果然,在第二年,在沙龙展出的《播种者》,从好的意义,还是从坏的意义都使他出了名.画劳动的农民,表现农民的生活,决不是愉快的;农村不是乐园。

当然,在那以前,也有画农民生活的画家.例如十七世纪的荷兰画家奥斯塔德等都画过.但是他们所画的农民,都是大吃大喝的,无聊闲扯的,打架斗殴的等等,都不是在劳动的农民.而米莱画的却是额上流汗劳动着的农民.《播种者》穿着大木靴,腰挂种子袋,一面右手撒种子,一面重复地一步步向前走.用欧洲的耕种方法,这样撒种子以后,就要让马曳犁把土埋上.然而我们看画面,在撒种子的农民后面,飞来几十只鸟儿,想吃净他撒的种子。

画完《播种者》以后,米莱继续不断地画劳动的农民,例如身体好象弯成两节,真是难受万分的《背柴农妇》以及《赶羊归来的人》、《拾穗》等.但是,就因为这些作品,米莱被认为是具有煽动性的社会主义者,受到严厉的攻击;特别是《拾穗》,据说是想要暴露这些穷人若不拾落穗就无法活下去.所以米莱的画一向是卖不出去的.于是,由于贫困,他常常不得不过着缺穿没吃的生活。

确实,在米莱的艺术里,可以使人感到亲切难忘的感情.例如《第一步》是描绘年轻父亲的爱.《汲水的女人》也不仅是漫不经心地汲水,而是汲水作汤给孩子喝.那幅闻名世界的《晚钟》,难道不是充分表达出满足于贫苦生活的年轻夫妇的心情,仿佛听得见从远处教堂传来的晚祷的钟声吗?

米莱第一次为社会所承认是1867年巴黎博览会时.这时,一个巴比松画家罗梭任评判委员会主席,优待米莱的作品,社会上的人们才逐渐认识米莱作品的真正价值,米莱获得荣誉军团勋章和一等奖金,但是这时他已经五十三岁.因为健康情况开始变坏,普法战争又爆发,巴黎和巴比松也混乱不堪,他不得不去瑟堡避难,几乎没有能够享受到物质方面的幸福.值得提出的是,米莱晚年的杰作有题为《春》或《虹》的宏伟壮丽的风景画。

下页:(四)拉斐尔前派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建议 | 关于本站 |
般若人生网·般若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50008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