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西洋绘画史话 < 百科全书 < 首页 :当前 
(三)波伦亚派和那波利派
来源:文艺百科 专题:美术世界

佛罗伦萨派从十六世纪以后,威尼斯派从十七世纪以后,顿然失去繁荣之势,开始衰微下去;与此同时,盛极一时的意大利文艺复兴也随之宣告结束.其原因在哪里呢?

首先最重要的是政治方面.到了十六、七世纪,意大利开始分裂为米兰公国、威尼斯共和国、佛罗伦萨、罗马教皇领地和那波利王国五个部分,互相争夺;德国皇帝,新兴西班牙王国的势力也相继侵入,国内纷扰杀戮不绝,因此没有艺术繁荣的余地。

进而,马丁·路德的新教运动,也波及到这个国家,情况更加复杂.正如前面所说,意大利的绘画大部分和罗马教会的信仰与传说有关.当然,它和中世纪艺术的处理方法不一样,但它的主题大多和旧教有关,这是无疑的.新教运动兴起,反对罗马教会的气势高涨起来,和以前一样的旧教的画,就不再画了.虽然有希腊神话这种最理想的题材,不过作为宗教方面的画,应该怎么画呢? 画家们张惶失措,不知如何是好;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失去了作画的自信心。

但是,不能忘记另一个经济上的原因.如前所述,十四、五世纪的时候,意大利可以说是欧洲贸易的中心,因此商人的势力强大起来,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绘画也兴盛起来.但是,到十六世纪,欧洲的商业贸易中心,离开意大利,转移到西班牙去了。

十五世纪末期以后,西班牙、葡萄牙新兴王国,不断致力于发现新航路.他们几经失败之后,终于发现了去东方的航路,特别是西班牙发现了美洲大陆,在那里建立了广大的殖民地.新大陆与西班牙开始频繁往来.因此,十六世纪以后,西班牙各种工业兴起,商人、市民的势力也强大起来,意大利也不能不受到它们的影响.因为意大利已经不是东西贸易的交通线,意大利商人们也失去了活力,声望消沉,购买力也下降;与此同时,画家们也似乎突然丧失了元气。

不过,意大利绘画虽说衰微,也还是留下一些余脉.波伦亚派 意大利北部大城市波伦亚,兴起了一派艺术运动.其中心人物是鲁多维柯·卡拉齐(Ludovico Caracci,1555—1619).这个人遍游意大利各地,研究米开朗基罗、提香、丁托列托等大家的作品,回到波伦亚以后,在该地设立美术学校,培养了许多弟子.他的信条是“应该取前代大家的长处,结合它们,创作出更优秀的作品”.也就是模仿主义,或者折衷主义。

当然,这种作法决不能产生伟大的艺术.卡拉齐的作品大部分是毫无生气虚有其表的东西.值得记忆的是,在他的弟子中出了通俗画大师,那就是基多·雷尼(Guido Rcni,1575—1642).他受卡拉齐的教育之后,应教皇邀请去罗马,以后画了许多画,不过以《戴荆冠的基督》特别有名.这幅画的复制品,可以说风行各地,确实是色彩优美,画法也柔和洗练,基督的脸也很美,是一幅使人喜欢的作品;但是,也不能不说是一幅缺乏精神深度的画,力量不足,看不出那是想拯救人类的真诚热烈的基督,连望着天上的眼神,也是极其女性化的,没有十五世纪作品中所见到的那种雄伟坚韧的气质.应该说在此处也已经表现出艺术的衰微。

那波利派 与此相反,意大利南部那波利出现了自然主义一派,它的主将是卡拉瓦乔(Caravaggio,1569—1609).原来此人并不是画家,而是一个石匠,但有绘画才能,曾经在罗马工作.当时,他看见画家们都不过是模仿前代的大师,便毅然下决心作画家.他的主张是“画家不能徒然地模仿,应该直接从自然学习”.因此他有许多作品,都是描绘日常生活的场面.如题为《赌博》的一画,两个男人在玩扑克牌,在其背后,有个家伙躲在暗处,用手指递暗号,意思是骗人的赌博.这是意大利人生活中一个真实场面。

值得注意的另一点是,使用浓淡法,得到特殊的效果.背景很暗,只把人物和桌子,也就是主要物体画得明亮.这样的画法,后来传到西班牙,得到独特的发展,成为所谓巴罗克绘画的一大特色.卡拉瓦乔虽然不是大家,不过确是具有敏锐才能的人。

下页:(一)尼德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