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漫谈中国画 < 百科全书 < 首页 :当前 
(一)学贯中西——徐悲鸿先生以来
来源:文艺百科 专题:美术世界

中国画和西洋画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互不相识,各行其道,走过了几千年.到了清代,先后有意大利、法国等国多位传教士兼画家先后来到中国,为清朝宫廷服务,并传来了西方的油画艺术.但这在当时,并没有对中国画产生什么影响.相反,倒是他们为了迎合宫廷贵族的欣赏口味,吸收了不少工笔重彩的画法.中国画自从重“丹青”转向重“水墨”之后,就一直注重“意境”和“诗意”的表达,因而这种“虽工亦匠”的新画种,并没有能够在宫廷以外广为流传。

直到本世纪初叶,中国画才面临转折的关键时刻.一些立志于改革中国画的艺术青年,远渡重洋,留学德国、法国、日本、美国,在正规地接受西洋美术教育后,勇敢地融合中西画法。

其中重要的代表人物是徐悲鸿。

徐悲鸿生于上个世纪末,江苏宜兴人.年仅四岁,就跟随其父学画,打下了扎实的传统中国画基础.少年时代,先渡日本,再赴法国,最后到德国.通过刻苦学习而大开眼界,可说不学贯中西.1927年回国后,他开始了融合中西画法的尝试.他画人物,用的是中国画的笔、墨和色彩,而形体结构符合西画的解剖学.宋元之后,人物画急剧衰退.画侧面人物,却长着正面的眼睛;画小孩一笑就老;画女人不分身分特点一律长着丹凤眼、柳叶眉、樱桃小口、悬胆鼻.徐悲鸿融合中西画法的人物画,在当时无疑具有将中国人物画从垂危中挽救过来的重大意义.同时,徐悲鸿还致力于改革美术教育,把西方绘画的基础——素描,引进到中国画教学中来.徐悲鸿的辛勤耕耘,造就了桃李满天下的累累硕果.从而将中国人物画的写实能力,提高到一个前无古人的新阶段。

徐悲鸿除人物画之外,特别擅长画奔马.他画马和古人画马的方法完全不同,他用浓墨画出马头、马腹和四肢的暗部,用淡墨线条画亮部,把西画的素描和传统水墨技法糅合起来.尤其令人瞩目的是,他画马大多是画纵横驰骋的奔马,一改古人画马静止而拘泥的陈式.他所画的马表现出新时代勇于开拓、锐意进取的精神.他正是借奔马畅抒胸中之豪情.遗憾的是,这样一位对中国画坛作出突出贡献的画家,年仅五十八岁就去世了。

和徐悲鸿同龄的画家刘海粟,也在自己的一生中,致力融合中西画法,开创时代新画风.在中国画坛上活跃了大半个世纪,以九十九岁的高龄谢世。

刘海粟是江苏常州人.早年曾赴法国学习西洋画,并在上海创办了早期最有影响的美术学校——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他为人性情耿直不阿.三十年代,他不顾封建舆论,在上海美专率先开设人体模特儿课,受到了军阀孙传芳的干涉.刘海粟不甘屈服,坚持斗争了十年.刘海粟一生主攻山水和花鸟画,并坚持油画写生.他把西洋画的光影明暗不露痕迹地糅合在山水花鸟画法中.八十岁以后,他曾十上黄山.画出了烟云万变的奇峰异壑,兼得黄山的“骨”、“影”和“神”.和清代三高僧相比,刘海粟画的黄山正如其人一样,更加大气磅礴.因此,日本人称他是“东亚雄狮”.郭沫若在诗歌中称赞他是“落笔如翻扬子江,兴来往往欺造化”。

和徐悲鸿、刘海粟相比,著名画家林风眠在改革中国画的实验中迈出了更远的步伐.他是当今公认的把中西画法融合得最完美的一位画家.林风眠和徐悲鸿年龄相仿,早年也曾赴法国勤工俭学,专攻美术.和徐悲鸿等人不同的是,林风眠独具慧眼地看中现代绘画中的野兽派.他发现了野兽派画家抒发个人主观情感的表现方法,与中国大写意画法有异曲同工之妙.于是,他大胆地吸收了现代艺术,而不像徐悲鸿那样,走容易为中国国情所接受的现实主义道路,因此在漫长的岁月里,很少有人理解他.然而,他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经历了几十年的孤独和寂寞.十年浩劫中,他的作品被当成黑画批判,也没有能迫使他改变初衷。

他别具新意地把民间皮影造型、瓷器画线条和野兽派色彩、文人画笔墨天衣无缝地融为一炉.而画面一律采用传统中国画中很少用到的斗方(正方形)构图.他的这种构图至今已成为现代中国画的重要构图形式.而他的画法,终于使中国画跨越传统到现代的分水岭,建立起一座中国现代绘画的里程碑.他是当之无愧的中国现代绘画艺术之父。

下页:(二)各显神通——国画新潮各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