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漫谈中国画 < 百科全书 < 首页 :当前 
方形结构——潘天寿“绝路逢生”
来源:文艺百科 专题:美术世界

潘天寿是近代著名画家,浙江宁海人.为人朴实.年青时,画画学吴昌硕、徐渭、八大山人和石涛而能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风格.他兼长写意花鸟和山水,尤其擅长画老鹰、八哥、松树、梅花.他创造性地把工笔花鸟和写意山水这两种不同画法和不同题材的画融合起来。

在构图上,他敢于“造险”,采用一种弄不好就会感到呆板的方形结构,再设法解围,使其“绝路逢生”.果真到了“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地步.《记写雁荡山花》,是潘天寿构图采用方型结构的代表作.此画采用横披式(即横构图).画中一大块方形巨石有头无尾,从右横冲而来,直到靠近左上角的位置停住。

中国画讲究含蓄蕴藉的意境和迂回曲折的构图变化.像这样的方形结构,本是画中大忌.所以,潘天寿构图被称为“造险”.然而,潘天寿在这幅画上并不到此罢休.只见画中主体——两只可爱的青蛙,也打破了常规,没有放在画面中心附近,而是画在巨石之巅,靠近画面顶边.主体太偏,这也是画中一忌.请拭目而看,潘天寿是如何“破险”的。

只见巨石上下,细致勾染的工笔山花,高低错落的花青点苔,打破了巨石呆板的直线.在密集的山花和点苔的对比下,以线空勾成的巨石反而变得空灵了.这叫做化实为虚.而在青蛙附近.山花和点苔都悄悄地消失了.天空和巨石的空白连成一片.在大空之中,小小两点深色青蛙,反倒是被烘托得更加鲜明。

本来看起来不合理的构图,却在潘天寿笔下起死回生.结果看起来反而比那些四平八稳,按一般构图原理画成的画,更加耐人寻味.道理就在利用了“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对比手法.正如严冬过后,更觉得春天的温暖,大病初愈,更感到健康的活力.而一个不满足于现状的画家,就应当像潘天寿那样,敢于打破常规,顽强地攀登艺术险峰。

下页:五、为什么中国古代又把国画叫做“无声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