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漫谈中国画 < 百科全书 < 首页 :当前 
四、中国画的“空间”——空白之妙
来源:文艺百科 专题:美术世界

亲爱的小读者们,当你们有兴趣拿起画笔,刚要下笔的一刹那,你想到没有,你的笔应该落在画纸的什么位置上? 打个比方,假如你要画桂林山水,山画多高,水画多长,水中的渔船画在上下左右哪一处地方? 这个画画时要考虑的问题叫构图.中国古代叫做经营位置.传统中国画是不画背景的.比如说画夜晚,西洋画需要画出暗蓝色的天空,满天星斗.而中国画只在画纸的大片空白中画一弯月牙,就能代表夜晚了.中国画从“丹青”转向“水墨”之后,白就变成和墨色相辅相成的一种色彩.因此,画画的时候要同时考虑黑与白,叫做“计白当黑”.画面不仅要有大面积的白——“大空”,而且在大面积的黑色中更要有小块的白——“小空”.就像黑暗的房间中开一扇窗户,顿时使人心情舒畅.有时在一片墨色中,哪怕只有针眼大的空白,都会使画面变得更加精神.正如大画家黄宾虹说的那样,是“一炬之光,通体皆明”。

中国画线条本身有很多变化,例如“十八描”和山水的各种皴法.但如何组织线条,同样十分讲究.正如用墨时讲究大空、小空,用笔要讲究疏密.有些画家,特别讲究大疏大密的对比.叫做“密不透风、疏能走马”.如此集中的疏密对比和黑白对比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时,线条还要讲究“密中有疏,疏中有密”.“密中有疏”相当于黑中有白,是为了“开窗透气”.黑白、疏密的大小、形状、位置都得到合理的安排,才能成为一幅好画.合理安排构图不等于四平八稳.那些富有创新精神、有胆有识的画家,经常故意“造险”“求绝”,画出不合常规的构图.然后再通过相反相成,“调虎离山”等处理手法,化险破绝,“置之死地而后生”.这样的构图,往往比常规构图生动、别致。

下页:支点结构——八大山人“化险为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