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正文 < 漫谈中国画 < 百科全书 < 首页 :当前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一)白描人物——“吴带当风”到“淡毫轻墨”
来源:文艺百科 专题:美术世界 ( 字号:   )

就在唐代盛行工笔重彩画,“丹青”辉映,五彩缤纷的同时,一些勇于推陈出新的画家已经不再留恋“一枝独秀”的“丹青”,他们毅然摆脱传统画法的束缚,向着天际的晨曦,扬起瀚墨大海的征帆!

吴道子就是这些开拓型画家中的佼佼者.他是河南禹县人,从小沦为孤儿.他人穷志气高,少年时代已经崭露头角,“穷丹青之妙”而成为出色的画工.这为他后来开创新画风打下了牢固的基础.他在人物画中创造了“吴装”、“白画”的“疏体”,成为后来白描人物画的先声;他在山水画中,“始创山水之体”.只不过他的人物画成就太高,反而淹没了他在山水画坛的名声。

吴道子画艺高超,成为画坛上千古流传的趣谈.有一次,他在兴善寺画佛像圆光时,不借助圆规,“立笔挥扫,势若风旋”.观众欢声雷动,惊动了左邻右舍.吴道子画画风格豪迈,为人也特别豪爽.舞剑名家裴将军请吴道子为他已故的双亲画壁画留念.吴道子坚决不肯收下报酬,却对斐将军说: “我闻斐将军之名久矣,如能为我舞剑一曲,足能抵当所赠.观其壮气,可以助我挥毫.”果然,在观赏舞剑之后,吴道子奋笔作画,一挥而就,有如神灵相助一样。

吴道子画人物驾轻就熟,无论从头从脚画起,只需寥寥数笔,人物形象就大有呼之欲出的感觉.而他用笔挥洒有力,气势大,速度快.因此人物衣纹都随着他的手臂的挥动而成了一根根的大弧线,如迎风招展.所以古人评价他的画是“吴带当风”。

吴道子的用笔如此生动,他的画单是线条,已是精彩绝伦.所以吴道子常常只在画上“轻拂丹青”,保持线条的鲜明和生动.这种画法被称为“吴装”.后来的画家在水墨画中淡淡地敷色,就是受到了吴道子的启发.有时,吴道子干脆只画线条,留给徒弟去上色.而徒弟们不忍心在一些画得特别精彩的线条中涂色,于是,“白画”诞生了。

吴道子的壁画连同寺庙早已灰飞烟灭.但他留下了一幅被后人评为“天下名画第一”的长卷画《送子天王图卷》.(又叫做《释迦降生图卷》)这是一幅作为壁画画稿的“白画”.画的是印度净饭王的儿子,也就是后来成为佛祖的释迦牟尼出身的故事.画中分为九组人物,第三组人物最多.只见净饭王端坐在銮座上,眉头微皱,双目凝视,双手紧张地压在膝盖上.而身旁手持笏板的侍卫官表情平淡,身后的侍女搔首弄姿,十分幽闲.对比之下,净饭王等待释迦出世的焦急心情显得更加生动逼真.第六组画四臂四腿的金刚怒目圆睁,须发飞扬;双手拢口,象在大声疾呼! 金刚身后,狮头,象头,龙头,个个口吐烈焰.只见释迦牟尼胸像从滚滚烈焰中升起,稳如泰山.第八组画慈眉善目的净饭王,怀抱刚出世的小释迦,走在拜见天神的途中.紧接着是第九组,画表情惶恐的金刚,朝净饭王一行人慌忙拜倒在地.动和静,紧张与从容,产生鲜明的对比。

《送子天王图卷》在构图安排、人物动态的设计方面极为成功,加上他那“吴带当风”的线条,更加突出了情节的戏剧性效果.而人物形象、性格和表情的刻画,生动自然,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堪称千古绝唱.宋代李公麟虽然在吴道子“白画”的启发下,开创白描人物画法,但他在刻画人物形象方面,比吴道子远逊一筹.宋代以后,文人画兴起并逐渐成为画坛上的主流画派,文人画家钟情于山水、花鸟画以遣兴,人物画被抛在主流画派的脑后,成强弩之末,一蹶不振.一直到本世纪,东西方美术相撞后,一批不甘落后的中国画家奋起急追,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中国人物画终于从死灰中复燃,重新振翅飞翔。

如果说豪放不拘的吴道子,漫不经意中留下的“白画”是“无意插柳”的话,那么,经过宋代人物画家李公麟的辛勤浇灌,就成长为“柳成行”的白描了.白描,现代美术术语又叫做线描.就是单纯用墨线勾画形象,不着颜色的画法.有时用少许淡墨渲染深暗处.正如古人所说,是一种“淡毫轻墨”。

李公麟是安微舒城人,做过大官,晚年隐居龙眠山.画画虽然学吴道子,但他的画风和吴道子有明显的区别.这和他们出身不同关系很大.吴道子出身画工,毕生以壁画创作为主.画面大,画风豪放.而李公麟身为士人,生怕自己沦为画工之流,所以从不情愿尝试壁画.他在小幅宣纸上画白描人物,讲究精到和一种心平气和的“士气”,而牺牲了大气。

《五马图》是李公麟晚年的白描杰作.画中五匹名马由五位马夫牵着疆绳.马夫中的胡人和汉人各有不同形象特征,一眼就能辨别.人物的长衫用头粗尾细的钉头鼠尾描;人脸和马的形体都用两头细的柳叶描.除了马夫的鞋帽、腰带和胡须以及马的鬃毛和花斑用淡墨染出之外,其余全靠坚挺细秀的线条表现出来.正是一种“淡毫轻墨”的风格.大片的白描和少量的墨色相互映发,别具一种清隽文雅的韵味。

在唐代白画到宋代白描的发展过程中,有一位画家的作品特别令人瞩目.它就是北宋画家武宗元的《八十七神仙卷》.(又叫《朝元仙仗图卷》)

武宗元是河南孟津人,画画学吴道子.他虽然身为士大夫,但不计个人得失,身先士卒,长年领导画工们创作壁画.这幅唯一传世的长卷画,正是为壁画起的画稿.展开画卷,只见画中道教神话中的五方帝君带领仙官、侍从和仪仗队,组成一支长龙般的队伍,浩浩荡荡,走在朝拜玄元皇帝的路上.人物身着宽袍大袖,“吴带当风”般的衣纹汇成无数密集的斜向线条,衬托着神仙们冰肌玉肤的面孔.神仙脚下,曲栏长桥的横向线又与衣纹的纵向线形成对比.各位神仙,高举旌旗团扇,手捧供花宝盒,吹拉弹唱,鼓乐齐鸣.仙风道骨而不失顾盼有情.桥畔宝莲怒放,天上祥云缭绕.一派歌舞升平的神仙世界,好不风光!

这幅画除人物发髻和衣领袖口用淡墨染过一遍外,全靠一根根雄健有力的线条组成画中的一切形象.武宗元精湛的线描功力,胜过李公麟,足以和吴道子相匹敌。

这幅千古流传的不朽之作,在本世纪上半叶写下了传奇般的历险记.解放前,著名画家徐悲鸿意外地在一个外国人手中买回了这件稀世珍品.徐悲鸿视如至宝,情不自禁地在画上题下了“悲鸿生命”四个字.然而,这幅被徐悲鸿先生当成自己生命一样珍贵的画卷,竟在旅途中不翼而飞! 徐悲鸿万分焦急,托人在各地搜寻.几年之后终于知道了下落.为了赎回这幅画,徐悲鸿夜以继日,抱病画画,吃尽千辛万苦,终于以自己大量作品为代价,换回了《八十七神仙卷》。

这则感人至深的真实故事告诉我们,祖先创造出的辉煌灿烂的文化艺术遗产,需要子孙后代去珍惜和保护.徐悲鸿正像历代的收藏家们一样,是祖国的文化功臣。

下页:(二)山水皴法——“写山真骨”和“笔能扛鼎”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建议 | 关于本站 |
般若人生网·般若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50008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