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漫谈中国画 < 百科全书 < 首页 :当前 
(二)山水皴法——“写山真骨”和“笔能扛鼎”
来源:文艺百科 专题:美术世界

“写山真骨”是北宋山水画家范宽的座右铭.范宽是陕西华原人,终年居住在终南山的山林之中,眼中所见,都是铮铮铁骨般的北方巨石山岩.“写山真骨”是指要在画中画出北方山石坚凝深厚、雄壮有力的质地,而不是徒有其表.这就同时需要画家在画画的用笔上,讲究“骨法用笔”,落笔果断有力。

范宽牢记自己的座右铭,深入深山密林,在大自然中“对景造意”,终于创造出独特的个人风格.他画山石纹理用雨点皴.这是一种中锋用笔的皴法,就好像用红缨枪头密密麻麻戳成的一样斑驳而有力.古人说这种画法是“枪笔俱匀”.可见范宽的用笔功夫非常深厚。

他的传世作品以立轴画《溪山行旅图》最负盛名.站在画前,只见挺拔雄伟的山峰拔地而起,直冲天穹,山顶丛林密布,黑沉沉一片;主峰正面,布满了“枪笔俱匀”的雨点皴,如斩钉截铁.深暗的山坳之间,飞流直下,如闻叮咚之声;主峰脚下,云雾弥漫,正好和前景的巨石分出前后空间,并将山势衬托得更加峻拔.不禁使人联想起两句古诗: “山从人面出,云伴马头生”.范宽的山水画的确具有一种逼人肺腑、摄人魂魄的艺术感染力.真不愧是北方汉子的大手笔.正如当时人们所公认的那样: “范宽得山之真骨.”

范宽以自己脚踏实地的创造精神和成功的作品实现了他自己的座右铭,并使他在北宋时期的山水画坛上,建立起崇高的地位,与山东山水画家李成、江南的山水画家董源成三足鼎立之势,对宋代及其以后的山水画产生深远的影响。

“力能扛鼎”是元代四大画家之一的倪云林对四大家中的另一位画家王蒙的评价.(元代四大家是指四位山水画家黄公望、倪云林、王蒙、吴镇.他们在元代或浪迹江湖,或隐居山林,寄情于笔墨,把文人山水画推向第一个高峰,对后世山水画产生了极大影响.)

倪云林在一首题画诗中写道: “叔明(王蒙的字)笔力能扛鼎,五百年来无此君.”可以说是对王蒙的用笔功夫佩服得五体投地.然而,笔力再强,真的能把青铜铸成的鼎扛起来吗? 毫无疑问,这就像李白诗句“白发三千丈”一样,是一种夸张.不过,要论笔墨功夫,历代山水画家中很少有人能和王蒙相比.连他自己也认为自己画画“如同写篆书”一样.而篆书用笔,笔笔中锋,“如锥画沙”,需要深厚的功力。

王蒙是浙江吴兴人,元初大书画家赵孟頫的外孙.从小在外祖父的艺术薰陶下,学习书画.后来又与四大家中的黄公望、倪云林交上了朋友,互相切磋技艺.他曾在黄鹤山中隐居了近三十年,千岩万壑,都牢记在胸中。

《青卞隐居图》是他的传世名作.画中卞山高出云霄,山石晶莹如玉,山下有玲珑山,山石悬空而起;山上有碧岩、秀岩、云岩.云岩作为画面主体,画得非常突出。

这幅画用笔以解索皴(弯弯扭扭的线皴)加长披麻皴(随意洒脱的线皴),再加没头没脑的干墨渴笔点子画青苔.苍苍茫茫而又不失幽深静谧,令人百看不厌,堪称不山水画史上难得的精品.难怪明末书画家、鉴赏家董其昌称赞此画是“天下第一”。

下页:(三)减笔人物——石恪“戏笔”到“梁疯子”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