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正文 < 教育事业 < 百科全书 < 生活百科 < 首页 :当前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中国现代教育的先行者张伯苓的故事
来源:中学生百科书库 类别: ( 字号:   )

"知道有中国的,

便知道有个南开。

……天下谁人不知,

南开有个张校长."

这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老舍和曹禹,在40年代,于美国合写的一首诗中的几句。

老舍曾在南开学校当教师,曹禺曾在南开当学生,他们在诗中所说的张校长叫张伯苓。

张伯苓是南开教育的奠基人,他50年呕心沥血,先后创办了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南开小学,为我国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张伯苓出生在1876年.那时正是清朝末年,清朝政俯腐败无能,帝国主义列强不断侵略我国.年轻的张伯苓以优异成绩考入水师学堂,准备毕业后参加海军.他想亲手驾驶战舰,筑起海上长城,抵御列强侵略。

谁知张伯苓还没毕业,就听说在中日甲午海战中,中国的海军惨败,险些全军覆没.张伯苓好容易盼到上了军舰,他看到舰艇破旧不堪,装备很差,再看看清朝的海军士兵,一个个面黄肌瘦,蓬头垢面,有的甚至是手拿大刀、怀揣烟枪的大烟鬼,精神萎靡,连走路都是慢吞吞地拖着脚,怎么能打胜仗呢?

张伯苓站在甲板上,眼望苍茫大海,耳听海浪拍岸,心潮澎湃,他认识到,海军救不了中国! 他苦苦思索新的救国之路,他说:

"在现代世界中求生存,必须有强健的国民.欲培养健全的国民,必须创办新式学校,造就一代新人,我乃决定献身教育救国事业." 张伯苓愤然脱离海军,回到故乡天津,从事教育。

1907年,南开中学堂办起来了,张伯苓任校长,施展了他的办学才华.他提出: 要培养学生"爱国爱群之公德"和"服务社会之能力"。

学校里开了一门"修身"课,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张伯苓亲自来上这门课.每到星期三课后,全体学生走进礼堂坐好,张校长就开始讲课.他口才极好,讲话生动吸引人,学生特别爱听他讲.他为了说明一些深刻的道理,还常常组织小表演。

有一次,他组织表演"拉绳子".他拿出几根绳子,叫一位小同学上台,用手拉住这些绳子的一端,又叫几位大同学上台,每人用手拉住绳子的另一端.第一次他让大同学向不同的方向拉,那小同学站在那里稳如泰山;第二次他让大同学合拢起来,向同一方向拉那几根绳子,小同学就站不住了.同学们兴致勃勃地看完表演,张校长才说:

"你们懂了吧? 分则易折,合则难摧."团结的重要性就这样深入浅出地讲清楚了。

张校长常讲国内外大事、校内外大事,讲做人的道理.他讲得最多的还是"爱国"这个题目.每逢新生入学,他要讲自己在海军中看到和听到的,激发学生为振兴祖国而发奋.每逢国耻纪念日,他要讲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激励学生保卫祖国的雄心。

张校长十分重视培养学生好习惯、好作风.南开不允许学生衣服不整洁,更不允许穿奇装异服.南开的学生要穿校服,草绿色的制服配上银白色的扣子,戴上有六角形铜帽徽的帽子,一个个显得格外精神。

一次,美国的一位大学校长来参观,见学生这样精神,问张校长是怎么培养的.张校长笑而不答,带美国客人来到校门口.校门里面的墙上,竖着一面穿衣镜,上面还写着40 个大字: "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钮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他要求学生每天走进校门,要先面对镜子整饰仪容,久而久之,这镜子和镜子上的字就成了无声的命令,督促学生做到仪容大方,服装整洁.美国客人看了十分钦佩张校长的教育方法,给镜子拍了照片,又把上面的字翻译成英文,向美国的学校做了介绍。

张校长对学生的学习更重视,他要求学生努力学习,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他请来了很多有名的教师,像前面提到的著名的文学家老舍老生,就是他请来教国文的教师.他还从国外买来最先进的设备,建造物理、化学实验室,用各种科学实验,展现大自然的神奇,促使学生学习各种自然科学知识。

张校长对学生要求十分严格,但同时反对死读书.为活跃学习气氛,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他把很多社会上有名的人请到学校来,召开演讲会,让学生听到各种名人的演说;他又带学生到社会上去,参观银行、商店等,并要求学生写出调查报告;他还经常带领学生去旅行,纵览祖国大好河山.学校里还成立了很多社团,吸收学生参加课外活动,他亲自组织话剧团,和学生们一起编剧本、演话剧.前面提到的曹禺,在南开上学时,就是话剧团的演员,后来成为我国著名的戏剧家。

张校长还注意学生的身体,他说:

"强我种族,体育为先."

为了提高全体学生的身体素质,张校长在学校开设体育课.练体操没有体育器械,他就亲自画图,请木匠做出哑铃、木棒;练跳高没有跳高架,他就用椅子架一个鸡毛掸子,竿子要升高时,就垫上书本;练跳鞍马,没有真正的鞍马,他就让学生弯下腰,双手扶膝当鞍马,其他学生练习跳.为了吸引学生参加体育活动,他常组织体育比赛.一次,学校教师队和学生队赛足球,张校长亲自上场,在教师队里当守门员,学生一看校长守门,十分兴奋,都来助阵,看球赛的人特别多.学生足球队的队员也踢得特别带劲,连连发起进攻.只见张校长一会儿鱼跃龙门,一会儿海中托月,左推右挡,一次次接起险球.突然,一个学生接到同伴踢来的球,抡脚猛射,张校长用腿去挡,但迟了一步,球破门而入,教师队先丢了一分,学生们欢呼起来。

就这样,南开的体育活动开展起来了,学生个个体魄健壮.南开的各种体育队,常常到天津、北京各地,参加体育比赛,每次比赛,张校长亲自带队.南开的运动员遵守纪律,南开的啦啦队热情、活跃又文明。

南开中学堂,在张伯苓校长领导下,办成了一所中外驰名的中学,吸引了很多青年学生。

张伯苓办好了南开中学堂,他并不满足,决心办一所南开大学.为办好大学,他亲自到美国去考察.那年他已是41 岁的中年人,却到美国一所大学去当学生,学习教育学、心理学.课余时间,他去拜访美国教育家,参观各大学.晚上还联系在美国留学的中国学者,共同研讨发展中国的教育.一年半之后,他回到祖国,对办好大学已经胸有成竹了。

在旧中国要想办教育是非常难的,反动政俯不肯出钱.张伯苓就四处募捐,那些有钱人自己花天酒地,让他们拿出一点钱办学校,可就难了,张伯苓为此遭受了不少白眼.但他不灰心,他说:

"我虽然有时向人家求助捐款,被其挡驾,有辱脸面,但我不是乞丐,乃为兴学而做,并不觉难堪."

经过他的努力,终于筹足了办大学用的经费.1919年9月,经过严格考试,96 名新生入学了,南开大学宣告诞生.这96 名新生中,就有后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的周恩来。

要办好大学,必须要请好教师.张伯苓四处奔走,请来各方面的学者.他对教师十分关心,尊重他们,安排好他们的生活,他常常征求教师们的意见,改进学校工作。

张伯苓为办好学校,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他为学校募捐,收到的钱很多,但他总是分毫不差地交给学校.他在学校只领中学校长的工资,外出为学校办事,也总想着给学校省钱,住一些便宜的旅馆.这样的旅馆条件差,卫生也不好,臭虫多,他就自己带一盒灭臭虫的药。

张伯苓以自己的行动赢得了师生的尊重,学校越办越好.学校规模进一步扩大.1923年南开女子中学成立.1928年,南开小学成立.南开学校形成了大、中、小学的系列.为办南开学校,张伯苓付出了20年的心血.正当张伯苓把南开学校办得十分兴旺时,日本帝国主义开始对我国发动侵略了。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了我国东北,张伯苓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十分痛恨,他编出《东北地理》一书,作为南开中学的学习教材."九·一八"事变一周年时,他在学校组织纪念会,让全校师生吃高粱米饭,表示不忘东北。

日本帝国主义的魔爪,逐渐向华北伸过来.全国人民无比气愤. 1934年10月,华北运动会在天津召开,开幕式上,张伯苓作为总裁判长坐在主席台上,南开大学的280 名学生坐在主席台对面的看台上,学生们用紫白两色的布旗组成大字: "毋忘国耻"、"收复失地",并唱起了悲壮的爱国歌曲,歌词中有: "众英儿,精神焕发,时时不忘山河碎……"南开学生的歌声,唤起全场观众的爱国精神,观众向他们报以热烈的掌声.当时在主席台上的日本领事,十分恼火,提出抗议.而张伯苓置之不理,事后还鼓励学生说:

"下次还这样干! "

日本侵略者对南开学校十分仇恨,经常派人去学校捣乱."七七"事变时,日本侵略军进攻天津,用炮火猛轰南开大学图书馆等处,几百名日军又用汽油把学校烧成灰烬。

张伯苓当时正在南京,听到学校被烧的消息,异常愤怒.想到自己用几十年心血办起的学校,化为了灰烬,万分悲痛.但他没有屈服,他说: "……被毁者为南开之物质,而南开的精神,将因此挫折而愈益奋励." 抗日战争期间,南开大学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组成西南联合大学,在云南昆明办学.张伯苓在重庆又办起了重庆南开中学。

他在重庆的沙坪坝800 亩荒地上,修建了教学楼、图书馆、学生宿舍、教职工住宅等,校园里种上了腊梅、栀子花和青翠的柏树,简直成为一座大花园了.看到这情景,有人说:

"张校长是一位魔术师."

张伯苓听了微微一笑,说:

"不是魔术师,我是一个不倒翁,日本人把我打椡了,我随手又起来了." 1940年,日本飞机对重庆狂轰滥炸,南开中学遭到很大破坏,张伯苓毫不气馁,敌人飞机刚离去,他立即派人修整,使学校很快恢复正常秩序.有人问: "日本飞机再来轰炸怎么办? "

他回答: "再炸再修! "

他就住在重庆这所南开中学里,很多南开毕业的学生常去那里聚会,一些爱国者也常到那里去讲学,周恩来当时就被邀请到学校作抗战形势报告.张校长亲自陪周恩来走进会场,向同学介绍说:

"周校友奔走国事,卓著勋劳,为大家树立了榜样."

会场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新中国成立后,张伯苓已是70 多岁的老人,他回到天津,经常到南开学校走走.他十分热爱自己呕心沥血办起的学校。

1951年2月,张伯苓突然患脑栓塞,与世长辞了。

周恩来总理听到这个消息,立即赶到天津吊唁,并由周总理领衔组成治丧委员会.周总理送了花圈,白色缎带上写着:

"伯苓师千古.学生周恩来敬挽."

参加葬礼的有上千人,大家沉痛悼念这位中国现代教育的先行者、南开学校的奠基人。

下页:革命教育家徐特立的故事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建议 | 关于本站 |
般若人生网·般若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50008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