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封建社会系列正史合称.清乾隆时,《明史》定稿,诏刊廿二史,又诏增《旧唐书》,并从《永乐大典》中辑出《旧五代史》,合称二十四史.流行的二十四史有两种,一为武英殿本.清末以来各种翻刻本大体以此为根据.一为商务印书馆的百衲本,集合各史较早刻本影印,原书刻误多据殿本修改,但亦有误改之处.对二十四史简要介绍如下:
《史记》如前述。
《汉书》,东汉班固撰.100 篇,分120 卷.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创始于班彪继《史记》而作的《后传》.班彪死后,其子班固整理补充,撰成本书.其中八表和《天文志》未成稿,由班固之妹班昭和马续续成.本书体例大略与《史记》相同,惟改书为志,废世家入列传,并创《刑法》《五行》《地理》《艺文》四志,成为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准绳.《百官公卿表》叙述秦汉官制沿革,并排比汉代公卿大臣的升降迁免,简明扼要.是研究西汉历史的重要资料。
《后汉书》,南朝宋范晔撰.今本120 篇,分130 卷.纪传体东汉史.原书只有纪传,北宋时把晋司马彪《续汉书》八志,与之相配,成为今本.叙事喜以类相从,新立的类传有《党锢传》《宦者传》《文苑传》《独行传》
《方术传》《逸民传》《烈女传》等,大部分专传也以类盯从,往往不论年代先后.本书汇集一代史事,是研究东汉历史的重要资料。
《三国志》,西晋孙寿撰.65 卷,分魏、蜀、吴三志.纪传体三国史.无表志.魏志前四卷称纪,蜀、吴两志有传无纪.对魏的君主称帝,叙入经中;吴、蜀则称主不称帝,叙入传中。
《晋书》,唐房玄龄等撰.130 卷.纪传体晋代史.修撰者共21 人,此外唐太宗也写了宣帝、武帝两纪和陆机、王羲之两传后论,故旧本亦题"御撰".本书增立"载记".十六国中的前赵、后赵等十四国,皆入"载记",仅前凉、西凉入列传.本书词藻绮丽,多记异闻,对史料的鉴别取舍,不甚注意,这是本书的缺点,但以诸家晋史已不存,仍有一定参考价值。
《宋书》,南朝梁沈约撰.100 卷.纪传体宋史.本书选录诏令章奏等文件甚多,虽嫌冗长,却保存了若干资料.入志内容,上溯三代秦汉,尤详于魏晋,可补《三国志》之缺,惜门类不全(如无食货、艺文等志)。
《南齐书》原名《齐书》,宋以后为了区别于李百药的《北齐书》,故名,南朝梁萧子显撰.60 卷,今本亡失序录一卷.纪传体南齐史.有志无表,各志亦不全,《食货》《刑法》《艺文》均缺.本书保留较多的原始资料,对文学、思想、科学的情况也有所反映。
《梁书》,唐姚思廉撰.56 卷.纪传体南朝梁代史.本书是现存梁史的比较原始的记载,范缜、阮孝续、陶弘景等传,保存了当时思想、文化、医药方面的史料.但全书无表志。
《陈书》,唐姚思廉撰.36 卷.纪传体南朝陈代史.全书无表无志,与所撰《梁书》相同。
《魏书》,北齐魏收撰.130 卷.纪传体北魏史.受命修撰的虽有多人,实由魏收独立完成.魏收从北齐统治者立场出发,以魏和东魏为正统,不为西魏三帝立纪,称晋为僭伪,凡刘陪、石勒及宋、齐、梁、陈都入外国传.本书中的《释老志》《官氏志》《食货志》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北齐书》,原名《齐书》,宋时加"北"字,以与萧子显的《南齐书》区别.唐李百药撰.50 卷.纪传体北齐史.无表志.作者多采用王劭《齐志》,文笔生动,并保留当时口语。
《周书》,唐令狐德棻等撰.纪传体北周史,无表志,50 卷.今本多取《北史》补入,已非原来面目。
《隋书》,唐魏徵等撰.85 卷.纪传体隋代史.内容历叙梁陈齐周的典章制度,详于隋代.基中《经籍志》创立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成为旧目当中书籍分类的标准.本书对隋朝统治阶级的荒淫残暴有所揭露,并显示了隋末农民大起义的威力.十志如《食货》《地理》《天文》《经籍》等,综合五代,也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南史》,唐李延寿撰.80 卷.记南朝宋、齐、梁、陈四代历史,纪传体,无表志。
《旧唐书》,原书《唐书》,因与欧阳修等所撰《新唐书》区别,故称.本书保存唐代史料,司马光编撰《资治通鉴》,即多据本书。
《新唐书》,宋代欧阳修、宋祁等撰.225 卷.纪传体通史.本书在史料上对《旧唐书》有所补充,首创《兵》《仪卫》《选举》三志,并增撰各表,又专立《藩镇传》记述沿革,皆可供参考。
《旧五代史》,原名《五代史》,因与欧阳修所撰《五代史记》区别,故称.150 卷.纪传体五代史.分梁、唐、晋、汉、周五书,故原称《梁唐晋汉周书》.此书文献,故纪传多首尾完备,事实较详。
《五代史记》即《新五代史》,宋欧阳.74 卷.纪传体五代史.列传皆用类传.本书间采小笔记,以补旧史之缺,有一特殊史料价值。
《宋史》,元脱脱领衔,欧阳玄等编撰.496 卷.纪传体宋代史.首创《道学传》,以道学为判断是非的标准。
《辽史》,元脱脱等撰.116 卷.纪传体辽代史。
《金史》,元脱脱等撰.135 卷.纪传体金代史。
《元史》,明宋濂等撰.210 卷.纪传体元代史.保存了较多的史料。
《明史》,清张廷玉等撰.332 卷.纪传体明代史.本书取材颇富,历经三次订正,有一定史料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