鲎是节肢动物中体形最大的种类.生活于沙质的海底,以蠕虫等无壳软体动物为食,昼伏夜出.鲎属肢目纲,其中中国鲎是本纲中唯一存留的常见种。
鲎的体形似瓢虫.身体分头胸部、腹部及尾剑三部分,色泽棕褐.头胸部呈马蹄形,背面隆起,腹面凹陷,不分节,有附肢六对.鲎依靠其六对附肢在海底沙土中挖洞、爬行和摄取食物.它的呼吸器官——书鳃,就位于腹部的第2~6 对附肢的内侧.腹部的第一对附肢左右连合,盖住生殖孔。
鲎是卵生.雌鲎产卵后,雄鲎把精液撒在卵上而受精.初孵化的幼虫,体长仅7~8 毫米,腹部8 节具4 对附肢,没有尾剑,身体分为中央及两侧三部分,与三叶虫的成虫极为相似.这说明鲎与三叶虫有极为密切的亲缘关系.除鲎以外,本纲其他的种类均为化石种类,在寒武纪至二叠纪一度十分繁茂,今已灭绝.因此,鲎也是一种非常珍贵的"活化石"类动物。
原始的陆栖动物——喙头蜥
喙头蜥生活在新西兰周围的一些小岛上,量少而珍贵.它的样子有点儿像蜥蜴,也像鳄,而嘴又像鸟的喙,故而得名喙头蜥。
喙头蜥体表被覆细鳞,头骨呈双颞窝状的原始形态,椎体双凹,端生齿,顶眼十分发达.它以昆虫及小型蠕虫、甲壳类及软体类动物为食.性成熟较晚,约20年左右成熟.它的寿命可长达百年左右.喙头蜥经常在海鸟的洞穴中产卵,一次产8~15 枚,经15 个月孵化后幼体出壳。
喙头蜥的形态结构特点和骨骼特征与现在的任何动物都不像,却同生活在2 亿多年以前的喙头类动物的化石极为相似.它所具有的类似古代爬行动物的结构特征,在科学研究上有重要价值,因此也享有"活化石"的美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