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正文 < 动物起源 < 百科全书 < 生活百科 < 首页 :当前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动植物的分化
来源:中学生百科全书 类别: ( 字号:   )

动物和植物差别很大,植物是固定生长,而动物是可四处活动的;植物可利用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而动物不能制造养料,只能耗费养料;两者从细胞上分,植物细胞有壁,动物细胞没有壁;动物出现要比植物晚,因为动物是吃植物的,同时它呼出二氧化碳,吸入氧气,而没有植物,地球上就没有氧气,没有食物,动物也就不会出现.但植物又是怎样出现的呢? 这要从32 亿年前谈起。

地球上最早出现的原核生物——单细胞的细菌以周围环境的有机质为养料,是异养生物.但原始海洋中由化学反应产生的有机质有限,当消费与生产达到平衡时,异养生物缺乏养料,就很难发展下去.于是由于高度的变异潜能,原核生物演化出具有叶绿素的蓝藻,它能够进行光合作用,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的养料,生物学把它称为自养生物.自养的蓝藻所合成的有机质,除供本身营养外,还能供应异养细菌;异养的细菌除从蓝藻取得食物供应外,还把有机质分解为无机物,为蓝藻提供原料.因此在生态学中称蓝藻为合成者,细菌为分解者.自养蓝藻的出现使早期生物界具备了自养和异养、合成和分解两个环节,形成了个菌藻生态体系,也叫两极生态体系,解决了营养问题,突破环境限制,在原始海洋中获得了更广泛的发展.两极生态体系形成之后,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在17 亿年前,随着真核细胞生物的出现,生物界开始了动、植物的分化.动物的出现形成了一个三极生态体系,所谓"三极"指的是:

绿色植物 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自养并供给其他生物,称为自然界的生产者。

细菌和真菌 以绿色植物合成的有机质为养料,同时通过其生活活动分解出大量二氧化碳及氮、硫、磷等元素,为绿色植物生产养料提供原料,称为自然界的分解者。

动物 以植物和其他动物为食,是自然界的消耗者。

由此可见,真核细胞生物的出现,是动、植物分经的开始.在这个时期,动、植物门类中所产生的都是一些最低等、最原始的生物,它们之间尽管大体能区分开,但彼此多少都有一些对方的特征.强甲藻,虽已有细胞壁(这是植物的特征),但却仍有自主的运动器官——二根鞭毛,一条纵鞭毛、一条横鞭毛,可任意选择运动方向,被称为运动性的单细胞植物;眼虫,虽无细胞壁,能够自由活动,是一种单细胞的原生动物,可它细胞质内却含有叶绿素,在阳光下和植物一样可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食物.它们都不太符合动、植物的定义.其实,定义是根据大部分动、植物的特征制定出的,生物等级越高,其特征越明显;而低等原始生物,本身就结构简单、功能不全,为了生存,其方式自然是五花八门的,专家们不可能在定义中把所有的动、植物特征全部罗列出来.任何定义都是对某一范畴中的事物高度的概括,极少数范畴中的事物违反了定义规定也并不奇怪,只要它总体上符合定义就行了。

俗话说: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今后动物、植物会不会又合成一体呢? 从辩证法的观点上看是会的.目前在生物进化的道路上也出现了某些萌芽: 过去的动物,或是吃植物,或是吃动物,界线分明,而第四纪后出现了一类杂食动物,它们既吃植物又吃动物,如大熊猫(竹源不足时也吃动物)、野猪、熊、狗等.尤其是熊,在冬季冬眠中有时醒来,饿劲儿一上来就舔自己的前掌"画饼充饥",把一双过冬时肥厚的前掌舔得鲜血淋淋.熊掌,尤其是前掌为何值钱,原因就在于此.植物中有一种花叫猪兜茏,花室很深,像个小瓶子,内壁上长有倒毛,开花时散发的香气把小虫子吸引过来,虫子嗅着香味爬进"瓶"底就再也爬不出来了,不久就被花"吃"掉.如果自然环境稳定,人为不加干涉的话,过上几百万年,从这种植物或动物中分化出新的种类来也是有可能的。

现在有的科学家正在研究"植物人",这不是医院里所指的那种大脑已经死亡、身体瘫痪,仅心脏跳动且能呼吸的病人,而是研究如何让人类从异养性(由外界供给养料)变成植物那样,利用光合作用自己产生养料,自给自足.他们认为,地球上的资源总有耗尽的一天,到那时人的生活方式就要改变,与其等到那时才被迫改变,不如现在就研究如何改变.他们能成功吗? 拭目以待吧.很有可能研究的主题没有实现,而在某些方面却取得了进展,即所谓: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下页:单枪匹马闯天下-单细胞动物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建议 | 关于本站 |
般若人生网·般若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50008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