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人们为本世纪以来,生物学、医学的巨大发展而欢欣鼓舞时,一个幽灵正在向人们袭来,为此,生物学、医学界面临着一次严峻的考验,将迎接新的挑战。
1980年6月,加拿大人盖尔坦·杜加斯在美国旧金山找到一家医院,要求做美容手术,以割除脸上新长出来的一个紫色肉疣。
这种手术在平常是非常简单的,在技术高明、设备齐全的美国医院里,这不过是小菜一碟.盖尔坦手术后割下的疣子被送到化验室作例行的活体组织检查.10 分钟后化验报告出来了,主刀医生被化验报告上的字样吓了一跳——这不是一般的肉疣,而是一种很罕见的皮肤癌卡波济肉瘤.三个月过去了.盖尔坦先生的癌症已全身广泛转移,极度的衰弱,成天在痛苦中与死神搏斗.与此同时,他的两名同性恋伙伴也都出现了同样的紫色疣子,经医生诊断后也住进了医院。
为了抢救这三位奇怪的病人,医生们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但都没有效果,只能束手无策地看着他们在痛苦中挣扎,最后悲惨地死去。
奇怪的病例惊动了整个医学界,但医生们当时还并不知道这就是可怕的爱滋病.在后来,盖尔坦被美国和世界医学界称为爱滋病的“零号病员”.惊人的发现接踵而至了。
同年11月,刚从美国斯坦福大学毕业的免疫学专家戈特利布在洛杉矶的医院也接受了一位病人,这病人是男性,31 岁,喉头被大量念珠菌感染,几乎不能呼吸了.稍后,还发现病人肺部被卡氏肺囊虫感染,血液里缺乏一种免疫细胞T—助细胞.根据病人自述,他并非先天性免疫缺乏症者,也未进行过任何足以破坏免疫系统的治疗或工作。
那么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怪病呢?戈特利布百思不得其解.最后,他的目光落在病历上的一行字上“同性恋者”。
不久,加利福尼亚的同性恋病专家韦曼将一位病人转给了戈特利布,这是一位同性恋倾向的男青年,同样也患有肺孢子虫病、后天免疫功能缺乏症.戈特利布与韦斯曼共同研究发现,在韦斯曼医生最近收治的病人中有20 位男性同性恋病人的免疫系统发生了同样的变化.于是他们敏感地提出了一个问题:难道这病与同性恋行为有关?
1981年7月,性病专家玛丽在美国一些大城市进行了调查,发现卡波济肉瘤和肺孢子虫病已经在同性恋者中蔓延开了.在华盛顿地区未患病的同性恋者中,有一半的人免疫系统都不正常,这就意味着他们也将患上同样的毛病。
几位科学家合伙给这一现象取了个名字:同性恋致免疫缺乏症.科学家们在进一步的研究中又发现,这种“同性恋致免疫缺乏症”还可以通过吸毒者互换注射器、孕妇传染给胎儿、输血等途径传染.而最令人不安的是,它被证明能通过异性性行为而传播,这足以使每一个美国人都感觉到死亡的威胁。
鉴于这些发现,1982年7月在美国华盛顿举行的学术讨论会上,专家给它重新命名为“后天免疫缺乏综合症”,简称“爱滋病”(即“后天免疫缺乏综合症”英文缩写AIDS 的译音)。
自从科学家给爱滋病定了名,并发现了爱滋病毒,美国和世界各地爱滋病患者的数量便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剧增。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球有800~1000 万的成年人和100 万的儿童感染爱滋病毒(HIV).1992年估计成人HIV 感染者:北美有100 万,拉丁美洲超过100 万,西欧有50 万,北非和中东有5 万,南亚和东南亚超过100 万,澳大利亚有3 万,东欧有2 万,东亚及太平洋地区有2 万等.预计到2000年,感染爱滋病毒的总人数可达3000~4000 万,而成人病例总数达1200~1800 万,儿童达50 万。
爱滋病毒传染途径主要有三种:
1、性行为:爱滋病毒(HIV)通过各种性行为进入血液。
2、血液:通过注射、输血、抽血,将爱滋病毒(HIV)传给健康人。
3、母亲——子女:受感染的妇女在怀孕或分娩过程中以及哺乳期均可将病毒传给子女。
爱滋病毒是如何破坏人的免疫系统?
人体的免疫系统主要是白细胞和淋巴细胞,特别是淋巴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中的主力军.当一般的细菌、病毒等病原体进入人体后,均被免疫系统所破坏、消灭和消除掉.但当爱滋病毒(HIV)侵入人体碰到淋巴细胞时,淋巴细胞不仅不能消灭爱滋病毒(HIV),反而成了HIV 的生长繁殖场所,然后将其淋巴细胞破坏掉.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地将大量淋巴细胞破坏掉,甚至消灭了淋巴细胞.人体因此处于毫无抵抗力的境地,即所谓的免疫缺陷状态.由于人体缺乏免疫功能,各种各样的肿瘤和感染的机会随之发生.从感染HIV 到出现状态,潜伏期相当长.大约6~10年,这样,为爱滋病的传播大开了绿灯。
患爱滋病后临床上有哪些表现?
患爱滋病后的临床表现几乎是全身性的.如心、肺、脑、肾、胃肠道、皮肤、神经系统、生殖器官、眼、耳、鼻、喉、口腔、血液等.现以口腔症状来说明:爱滋病毒对口腔的损害常常是诊断该病的唯一临床证明,其表现:
1、口腔念珠菌病:不明原因、顽固性口腔念珠菌病是本病患者出现最多的症状之一.约占90%,表现为口腔粘膜出血,上覆以白色丝绒状斑片,难以剥离,如强行撕脱,可留渗血之创面。
2、“毛状”口腔粘膜白斑:常见于舌缘及底粘膜出现白斑,表面有绒毛状突起,不能擦去。
3、口腔卡波济肉瘤:在口腔内外均可发生,为无痛,紫色大小不一,扁平或高起呈斑状或斑片状损害。
4、口腔疣:口腔粘膜上出现疣。
病发初期表现:发烧、倦怠、盗汗、无力、消瘦、广泛地淋巴结肿大、发育停滞、腹泻、感冒、鹅口疮、口唇疱疹及带状疱疹,呼吸困难、体重减轻、贫血、白细胞减少.若颅内有病可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癫痫发作,智力改变,大小脑功能失调等。
爱滋病专家预言:爱滋病的重灾区80年代在美洲,90年代在非洲,2000年起在亚洲.因为近几年来,西方国家爱滋病感染率正在下降,如美国,1988年以后每年下降率为17%.非洲各国也普遍重视起来,国际社会又给予大力支持和关注,在这些国家的宣传、教育工作普遍开展起来.而亚洲各国爱滋病发病率比较低,共有3523 例:日本有405 例,泰国179 例,以色列169例,印度102 例,其余各国不足100 例,我国到1992年底统计:受HIV 感染者有969 例,其中爱滋病的病例有11 例,9 例已死.因为发病率较低,国家宣传教育不够,所以,在今后的数十年中亚洲有可能成为爱滋病的重灾区.1988年,泰国未发现HIV 感染者,但在短短的四年中(到1992年),已发现有几十万人感染上了爱滋病病毒(HIV),尤其是在妓女中受感染的占40%~60%。
缅甸地处南亚,是世界闻名的毒品中心,虽然到目前为止尚未正式报告爱滋病病例的存在,但这也不能说明在缅甸爱滋病的不存在.我国在西南地区检测出HIV 感染者中有不少是缅甸农民.如何预防爱滋病的蔓延?
控制爱滋病的流行,关键是如何保护易感人群免受感染.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人体可以自动或被动产生有效的抗爱滋病毒的抗体,也没有发现任何个体可以免受爱滋病毒感染,这就是说,人人都是易感者,因此,保护易感人群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对全民进行预防爱滋病的宣传教育.另外,切断爱滋病的传播途径也是预防爱滋病的有效措施之一.即发现爱滋病例后追踪调查、了解与他(她)有性关系的人到医院进行检查,将爱滋病传染链切断.面对这个世纪末瘟疫,美国一位社会学家史密斯·怀特心情沉重地说:“性解放开始自食其果了.可怜的同性恋者——他们向自然宣战,嘲弄自然,现在却遭到了残酷的报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