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正文 < 医学史话 < 百科全书 < 生活百科 < 首页 :当前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血型的发现
来源:中学生百科书库 类别: ( 字号:   )

自从1628年哈维发现血液循环以来,人类就不断进行着输血的尝试. 1667年,法国的哲学家丹尼斯和外科医生埃默累兹第一次将250 毫升羊羔的血输给了人,接着就有人重复他们的实验,但往往出现极其严重的后果,甚至导致死亡,所以输血的尝试慢慢停顿下来。

一个世纪后,输血试验又被人们再次尝试.1819年布伦德尔第一次完成了人与人之间的输血试验.但总的来说,输血的结果还是令人失望的.输了血有时使人康复,有时使人死亡,到底是什么原因在作怪呢?

奥地利学者兰德斯坦纳在1900年研究了这一问题,他把自体的红细胞和血清在试管内混合后,不会发生凝集,但从不同个体采集来的红细胞和血清在混合以后,在试管中就发生凝集与不凝集两种情况.这种现象虽然很多人都观察到过,但只有此学者做出了解释: 红细胞上有两种特异的结构,它们可单独存在,也可同时存在.在血清中有这种特异结构的抗体——凝集素,如果它与红细胞上特异结构相遇,就会产生凝集反应,给人输血时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就会发生危险。

接着,他又推断出: 人的血型是可以遗传的.他的理论为输血奠定了基础。

由于历史上输血尝试屡遭失败,一般医学家已把输血视若畏途,但仍有很多科学家在进行这方面的实验.让人预想不到的是: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居然促进了输血的发展.由于战争中救护伤员的迫切需要,大量输血成为保障伤员性命的手段.奥登堡第一次将凝集反应应用于输血前的配血试验,只有红细胞和血清混合后不凝集的人之间才能进行输血,居然大获成功,挽救了大量伤员.以后随着输血实践的积累,输血的安全性逐渐提高,到了20年代末,在欧洲、北美的大城市已普及输血这一医疗措施。

为什么此学者1900年研究血型,直到1930年才获奖呢? 因为诺贝尔奖的发放是经过仔细考查的.一项新成果从发现到应用,经过十余年的实践证明是确实可行的,对人类有重大贡献的,才能颁奖,这样才能体现诺贝尔奖的价值所在.其次,血型的发现及其完善,应用于实践的一系列辅助技术的解决是很多学者共同智慧的结晶,而兰德斯坦纳在这个课题上仅是一个先驱者.这也是最高荣誉迟到的原因。

不过,当你献血、输血时,可别忘了血型的发现者——兰德斯坦纳。

下页:摩尔根和他的基因理论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建议 | 关于本站 |
般若人生网·般若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50008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