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泣曰: “先生不出,如苍生何? ”言毕,泪沾袍袖,衣襟尽湿.(38 回)
刘备哭着说: “先生如果不肯出山,天下百姓将会有怎样的命运呢? ”说罢,眼泪涟涟,沾湿衣袖。
刘备屡不得志,司马徽、徐庶等先后数次向他推荐诸葛孔明.刘备苦于身边无经纶济世之才,便携关羽,张飞赴隆中,请诸葛亮出山.虽然前两次吃了闭门羹,但刘备并不气馁.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三次赴隆中时,刘备终于以自己的诚意请得诸葛亮出山,遂成霸业。
刘备请孔明出山,是求了又求拜了又拜,最后不惜弹出大丈夫不轻弹之泪,求贤若渴之情溢于言表.为了得一良相,可谓费尽心机,不遗余力.现代的一些经营者,对待人才的态度却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在“挖角”战愈演愈烈的今天,坐等人才上门,无异于“守株待兔”,将人才拱手送给别家.待到人家那里人才济济、门庭若市时,你这里却只能是门可罗雀了。
○这笔“培养费”我出了○
一个职工只有70 多名、但专业人员却占50%的小厂——郑州电子秤厂迅速崛起了.它的不断发展离不并厂长周德英的“挖角”高招。
1987年,周德英创立了郑州电子秤厂,上任之后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厂里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周德英针对目前人才流动不畅的现状,采取了“主动出击”的办法,到一些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厂矿企业去寻找人才。
在一家科研单位,周德英看中了一位年轻的技术员,但这家单位提出该技术员是单位培养的,不交5000 元“培养费”不让走.周德英一拍胸脯,干脆地说: “这笔‘培养费,我出了! ”这名技术员到了电子秤厂后,发挥了自己的才能,为该厂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