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存最古的高层砖石建筑——嵩岳寺塔,是世界著名建筑之一.我国建塔是从佛教传入开始的.南北朝时期以来的历代王朝,建塔工程一直没有间断,并有创造性的发展,保存到今天的数量仍然很多.古塔按构造式样大致分两大类:
第一大类是实心塔,是用砖石等材料砌出的实心体,不能登临远眺,只能作为一种象征性的纪念物.实心塔又有四种式样: 一是“阿育王塔”,五代十国和宋代这种塔最多,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福建等地.二是密檐塔,以辽代最多,它分别建在辽宁、河北以及山西北半部.三是喇嘛塔,从元代到明清各时期都有建造,它大多数都分布在我国西南部、西北部和北部边疆佛教盛行的地方.四是金刚宝座塔,元、明两代都有建造,数量比较少.第二大类是楼阁式塔,它是继承我国固有的楼阁建筑技术发展起来的,我国古塔大部分都属于这一大类.也分做四种: 一是密檐楼阁式塔,从北魏的嵩岳寺塔开始,到唐宋大量发展起来.这种塔内部是楼阁,外部采用密檐结构,主要分布在陕西、河南、云南、四川等地.二是楼阁式塔,内外楼层一致,实际上和第一种同属一个类型.三是砖木混合式塔,基本上都是砖结构,但是斗栱、栏杆等用的是木结构,宋代建造比较多,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一带.四是砖石混合式塔,宋、明两代发展最多,分别建在浙江和湖南等地。
嵩岳寺塔就是楼阁式塔中最早的一个代表作,建筑在河南登封嵩山南麓.嵩岳寺起初是北魏宣武帝元恪(483-515年)的离宫.孝明帝元诩(? -528)舍宅建寺,正光年间(520-525年)改名闲居寺.塔就建立在寺院的中心.塔东有千佛殿,塔西有定光佛堂,南边是山门,北建大佛殿.到隋代开皇年间(公元581年到600年)改名嵩岳寺.今天在塔前有一简单的山门,塔后有大殿,两面回廊,仍然成为一个塔院。
塔的平面呈十二角形,内部建有八角形塔室,塔室宽9 米多,砖砌的塔壁厚5 米.东西南北四面开门,门口宽2.5 米.塔里构造采用“厚壁空心式”木板楼层结构,壁体砌到楼层处,用砖叠涩和楼板相交,楼板架在木梁上.共有十个八角形塔室,上上下下用木扶梯.外部做密檐15 层,塔高41 米.砖塔第一层塔身特高,上部加一道腰檐.腰檐以上塔身,各角砌出八角形倚柱,采用方墩柱础,束莲柱头.壁面除4 个券门外,每面砌有“阿育王塔”的形象作为塔身的装饰.砖塔第2 层以上,塔身逐层缩短,每面开一个小窗,各层都用砖叠涩出檐,第15 层以上置塔刹,相轮7 层以收顶部.全塔外表涂白灰,外型轮廓具有刚柔结合的线条,给人一种轻快秀丽的感觉。
嵩岳寺塔的结构、造型和装饰,是我国古代砖塔建筑的一种开创性的尝试.1600 多年以前没有钢筋也没有水泥的情况下,仅用砖结构建成高达40多米的高塔,经受了长时间风雨的剥蚀,依然雄伟屹立,这说明当时我国在高层建筑技术方面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嵩岳寺塔以后,我国砖塔建筑有过3 个大的发展阶段。
第1 个大的发展阶段是在唐代.唐代国家统一,经济繁荣,在商周秦汉国有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又吸收了外来艺术,建筑技术和建筑艺术有了发展.在这一时期选用砖石材料建造了大量楼阁式高塔,平面以方形为主,塔的层数增加到13 层,塔高达到50 多米,最高的有60 多米.塔的内部结构都受到嵩岳寺塔的启示和影响,用黄土做胶泥,四周砌出厚壁,内部成为空心式,各层的楼层地面采用木过梁承担楼板的结构,用木扶梯按层折上,塔室四面开窗。
从唐代开始,在砖塔上逐渐模仿木结构建筑式样,第一层塔身直接砌出地面,不做台基和基座.塔身比较高,各层都以素面为主,不作任何装饰,个别的仅在塔檐做出简单的斗栱,各层用砖叠涩出檐.唐代用砖砌塔方法,按长身平砌,每隔 5 层加 1 层丁头平砌.砖块尺寸一般长36 厘米,宽 18厘米,厚7 厘米.外形整体轮廓同样收成刚柔结合的曲线,给人以优美的感觉.现存唐代楼阁式塔很多,散布在陕西、河南、山西等地.其中西安小雁塔、香积寺塔、大理千寻塔、蒲城崇善寺塔都是很好的实例。
第2 个大的发展阶段是在宋代.宋代经济文化得到进一步发展,在建筑方面已经取得很高的成就,宋代砖塔也有重要的发展.宋塔由方形改成八角形或六角形,使平面增加稳定性.外观以楼阁式为主,第一层塔身比各层高,各转角施用倚柱,每层每面为一间,每面中间开窗子,常常用槏柱,左右施壁带,斗栱比较简单,常做替木檐枋椽飞等.在各层中普遍砌出平座、栏杆.塔身基本上都是用砖雕出木结构的形象,成为宋塔明显的特征.宋代塔砖尺寸一般长33 厘米,宽16 厘米,厚6.5 厘米.宋代砖塔内部结构方式有两种: 第一种底层辟塔室,上部各层做成空心式;第二种各层都辟塔室,外壁、梯道、楼层三者结合在一起,全部改用砖砌.这样改变了空心式木楼层的结构,是构造技术上的一大进步.因为厚壁空心式木楼板,上下13 层,中间没有横向的拉力,塔壁极易开裂或倒塌.到宋代开始就有一部分砖塔做了这样改革: 在空心之间增加横向结构,使砖塔更加坚固.宋代砌塔使用黄土胶泥,个别的开始使用白灰做胶泥,塔高可达80 多米,这又是一个大进步.陕西富县直罗宝塔、东张塔,甘肃宁县湘乐砖塔,山西中条山栖严寺塔,江西庐山东林寺塔,都是这个时期的代表。
第3 个大的发展阶段是在明代.明代砖石建筑有大规模的发展.全国凡是包砖城墙,绝大多数都是明代的建筑.这种方法在砖石建筑技术上是一个进步.明代砖塔以六角或八角形为主,高度可以达到88 米以上.内部结构主要采取外壁、楼梯、楼层三者相结合,全部用砖砌出一个整体,而且按层建造塔室,取消空心式结构,全部改成“壁内折上塔室式”结构,结构上比唐宋塔前进一大步.明代塔砖尺寸增大,长38 厘米,宽17 厘米,厚9 厘米,仍用长身平砌,全部改用石灰浆做胶泥,因而使塔体更加坚实.外观方面,常常在下几层的塔身和塔檐模仿木结构建筑式样,转角部位施用垂莲柱,平板枋、大额枋的表面雕刻了一些花纹,斗栱的各种构件上的雕刻都很细致.这一整套手法成为明代砖塔的固定式样.山西永济万固寺塔、安徽芜湖东江塔、陕西高陵砖塔、延安宝塔山宝塔,都是这一时期的建筑。
在古代,仅仅使用砖、木材、黄土等简单的建筑材料,建造出大量雄伟的高层古塔,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我国古代建筑技术的高度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