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明十三陵陵区中,有一座皇陵已被打开,这就是解放以后有组织发掘的第一个皇帝陵——明定陵。
定陵是明代第14 位皇帝朱翊钧的陵墓,朱翊钧1573年到1620年在位,共48年,年号万历.定陵是十三陵中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一座被发掘出来的皇陵.它坐落在燕山余脉大峪山的脚下,四周遍植苍松翠柏.陵墓始建于万历十二年(1584年),当时朱翊钧才22 岁.建陵耗费白银800 万两,征集民夫几十万人,历时6年方基本建成,耗银数相当于当时全国两年的财政总收入,如果用它购粮,可供1000 万农民饱吃1年。
定陵的地宫是1956年5月开始发掘的,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到1957年5月才找到地宫前殿的第一道大门,“地下宫殿”的秘密才正式揭开.地宫离地面有27 米,总面积是1195 平方米.建筑的布局可以分成前殿、中殿、后殿和左右配殿5 个部分.前殿和中殿是通过一条狭长的甬道相联的,后殿则横顶在中殿的后面.从前殿的入口处到正殿的后墙为止,全长87 米.各殿之间都有一道汉白玉大门,每扇门高3.3 米,宽1.8 米,差不多有4 吨重,是整块汉白玉制成的.为了使石门开启方便,石匠们把门轴做得很厚,门边做得较薄,门轴的上下两端做成球形,摩擦力就小多了。
前殿高7.2 米,宽6 米,长58 米,地下铺的是一种用桐油泡过的砖,叫作“金砖”.中殿的修建形式跟前殿差不多,是陈设祭器的殿堂.殿内纵向摆着 3 个汉白玉雕成的“宝座”和3 个作为“长明灯”使用的“龙缸”.中殿的左右两面各有一条小的道通向左右配殿.配殿高7.1 米,长26 米,殿内建有置放棺材的棺床。
后殿是定陵地宫的主殿,形制最大.殿高9.5 米,宽9.1 米,长30.1米,地面铺的是磨光的花斑石.殿内有棺床,棺床上放着朱翊钧和两个皇后的棺椁,另外,还放了26 只红漆的大木箱子,里面装满了金银珠宝和珍贵的衣物。
地宫的殿宇都是石砌的拱券式建筑,没有使用一点木料,石头非常平整、光洁,石头之间的灰缝异常的细密,充分显示了我国当时石砌工艺的高超水平。
定陵地宫出土的随葬器物非常丰富,共有金器、银器、玉器、瓷器、漆器、纺织品、衣物等共3000 多件,其中朱翎钓的皇冠最为珍贵,其本名为“翼善冠”,全部用非常细的金丝编织而成,皇冠顶上装饰着龙凤,姿态生动,制造精细.这顶皇冠是迄今我国出土文物中仅见的.地宫中还出土了4 顶凤冠,其中孝端皇后王氏的一顶最为珍贵,上有3 龙2 凤.每顶凤冠上镶有珍珠5000 多颗,宝石100 多块,其中一块宝石价值白银500-600 两.据说有些宝石是从锡兰、印度买来的。
1959年,经过发掘整理的地宫正式辟为《定陵博物馆》,大部分出土文物在地面的陈列室中展览,供人们参观欣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