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古典建筑 < 百科全书 < 首页 :当前 
由王府改建的喇嘛寺-北京雍和宫
类别:寺庙揽胜 专题:建筑科学

王府和寺庙本来是没有关系的,但北京的雍和宫却是由王府改建的著名喇嘛寺院。

雍和宫在北京安定门以内的雍和宫大街上,与孔庙、国子监隔街相望.原来是清代胤禛(雍正)做皇帝以前的府邸,修建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当时叫雍亲王府.雍正即位后,按封建规制,这里是“龙潜禁地”,除了改成庙宇外,不能作别的用处.于是,雍正就把其中大半赐给章嘉呼图克图,作为黄教寺院,雍正三年(1725年)赐名雍和宫.1735年雍正死后,在这里停灵,遂将主要的殿堂内原来的绿琉璃瓦改为黄瓦.乾隆九年(1744年),这里正式改为喇嘛庙.当时还有一个考虑,是清政俯为拉拢少数民族上层人物,特别是信喇嘛教的蒙古和藏族首领.因此,雍和宫的建筑,除了汉族建筑特有的风格外,还融合进了藏族寺院建筑的一些形式。

雍和宫占地面积有66000 多平方米.平面布局大体上可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面主要是陪衬,有影壁、牌楼等,后面分为五重院落,沿中轴和两厢建了许多建筑。

雍和宫的建筑,主要部分是5 座大殿,即天王殿、雍和宫、永佑殿、法錀殿、万福阁,其中最有特色的是法錀殿和万福阁。

法錀殿是一座平面为十字形的大殿宇,殿前殿后都出抱厦,殿顶还建有5 座小阁,阁上建有小型喇嘛塔.殿顶还开了5 个大天窗.殿内供奉一尊10米多高的宗喀巴铜像。

万福阁是雍和宫里最大、最高的一座建筑,共有3 层飞檐,高23 米.大殿两边各有1 座2 层楼阁,叫作永康阁和延绥阁,3 座楼阁之间修了2 座飞廊,把3 个建筑物连为一个整体,气势非常宏伟.阁内有1 尊用直径3 米的独根白檀木雕成的大佛站像,地下8 米,地上18 米,造型生动逼真.这根大木是乾隆十五年(1750年)时,西藏7 世达籁喇嘛为感谢乾隆派兵平叛而送的礼品,采自尼泊尔,由陆而海,又上陆,经3年才运到北京,先树于地下,进行雕琢,然后才建万福阁。

雍和宫除建筑具有特色外,还保有极多的文物,如天王殿后有1 座高近1.5 米的铜鼎,为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所铸,呈鳝鱼青色,光彩照人,上有二龙戏珠,底座有三狮戏球,造形精美.据说,这样技艺高超的铜鼎全国只有2 座.铜鼎后面是1 座四角重檐的御碑亭,亭内是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立的喇嘛说碑,用汉、满、藏、蒙古4 种文字刻于碑的四面.法錀殿后有1 座檀香木精雕而成的罗汉山,用金、银、铜、铁、锡制成的500 罗汉立于山上,是极为珍贵的艺术品.另外,还有乾隆母亲的佛堂中全部楠木雕成的佛龛,乾隆皇帝亲笔书写的2 部金字藏文经《大白伞盖仪轨经》和《药师经》,青铜铸成的须弥山,乾隆出生时的洗盆等等。

下页:最大的黄教寺院-塔尔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