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古典建筑 < 百科全书 < 首页 :当前 
喇嘛寺庙群
类别:寺庙揽胜 专题:建筑科学

在河北省承德避暑山庄的东面和北面的山坡台地上,环列着大大小小11座喇嘛寺庙.其中第1 座溥仁寺建于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至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最后一座须弥福寿之庙建成,前后共达66年.由于这11 座寺庙中有8 座由朝廷派驻喇嘛,由理藩院发放银饷,而且又都在京师之外,因此,人们习惯称这一片庙宇叫外8 庙,这里是我国最著名的喇嘛寺庙建筑群.八庙中,除康熙时建造的溥仁、溥善寺(已无存)外,其他寺都面向山庄,象征各民族心向中央,海内一统.8 座庙都依山而建,布局自然,气魄宏伟,但又形式各不相同,造型上包括了汉、藏、蒙的建筑形式,有重要的建筑学价值。

普宁寺在山庄的东北面,建于乾隆二十年(1755年),前半部为汉式,后半部仿藏式,大雄宝殿后面的高台上建有仿西藏桑鸢寺乌策大殿的大乘阁,阁高3 层,外观6 层飞檐,层层内收,最上面以4 个小方亭簇拥一个大方亭,亭顶矗立镏金宝殿,通高37 米.阁内有一尊木雕千手千眼佛,高22.8米,是亚洲最高的一座木佛像.普宁寺是乾隆二十二年(1755年)清政俯平定准噶尔上层分子达瓦奇在沙俄怂恿下的叛乱之后所建的纪念性建筑。

普乐寺位于山庄以东的台地上,背对棒锤峰,寺门面西,其后半部有1座形制特殊的坛城.城台用大型条石砌筑,3 重72 阶,层层上收,最高一层正中为一酷似北京天坛祈年殿的圆形殿堂,重檐攒尖顶,上覆黄色琉璃瓦.殿内藻井金碧辉煌,藻井下有1 座大型木制曼茶罗,顶部为铜铸镏金欢喜佛.殿外四周立有8 座琉璃小塔,整个坛城上圆下方,以象征天圆地方.全寺为汉式建筑,但宗印殿屋脊正中的琉璃塔、左右配殿的金刚塑像等又具有喇嘛教的特色。

安远庙的普乐寺北面,传说是乾隆为解除爱妃一香妃思乡之情,仿照新疆伊犁固尔扎庙而建.庙外原有3 道墙垣,墙内有64 间群房、环拥着2 层的主殿普渡殿.目前,庙内只剩立于高地之上的普渡殿.大殿屋顶以黑色琉璃瓦覆盖,附会了黑色属五行之中的水的说法,以利镇火。

须弥福寿之庙位于山庄北宫墙外,是专为赶来祝贺乾隆70 大寿(1780年)的6 世斑禪修建的行宫.行宫的主体是1 座3 层的藏式高台建筑.实际是一正方环建的郡楼.楼外墙为红颜色,整齐排列着饰有琉璃檐口的梯形窗.楼内设置经堂.红台中央是方形的妙高庄严殿,重檐攒尖式屋顶,覆盖着鱼鳞状的镏金铜瓦,4 条屋脊上有8 条栩栩如生的金色游龙,呈跃跃欲飞之状,使整个大殿显得非常生动。

普陀宗乘之庙是外8 庙中的最大1 座,与须弥福寿之庙并列.因其形制仿西藏的布达拉宫,所以人称小布达拉.该庙建于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占地22 公顷,其间不规则地散布着大小20 余座白台、塔院.主体建筑是雄踞于山头的25 米高的大红台,台下是17 米高的白台,全部用花岗岩及砖石垒砌.红台的外观是7 层,实际3 层,下面4 层是假窗,上面3 层原有楼,现已毁坏,台中央是万法归一殿.整座庙宇具有强烈的藏族宗教建筑风格。

溥仁寺位于武烈河东岸的山麓下,建于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建造年代居于外8 庙之先,是当年蒙古王公贵族庆祝康熙60 大寿而与溥善寺同时修建的,位置在前,俗称前寺,占地面积37000 多平方米.现存主要建筑有正殿和后殿.正殿称慈云普荫殿,正中佛坛上供3 世佛和2 侍者,东西两侧供有18 尊罗汉,都是用贵重的髹漆夹纻造.殿前左右竖有汉、满文石碑各1通,上刻康熙皇帝撰写的《溥仁寺碑记》.后殿又称宝相长新殿,殿内放置9 尊无量寿佛,表示对长寿的希求。

殊像寺位于普陀宗乘之庙的西南,建于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是一座纯汉民族佛寺式样的寺庙.这座庙是乾隆陪母亲到五台山上香,看到殊像寺后,命人在承德仿建的.庙的建筑以会乘殿为界,分前后两部分.前部有山门、钟鼓楼,正中为天王殿,殿后是35 级高坛,上面正中是会剩殿.殿后是坐落于假山之上的“宝相阁”(已无存),是寺内的主体建筑,阁为八角形,阁内原有高12 米的巨大骑狮文殊像,阁后是上下各9 间的清凉楼,左右配置殿、室、亭、所,高低错落,玲珑别致。

下页:辽金寺院-善化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