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正文 < 中国科学名家 < 百科全书 < 生活百科 < 首页 :当前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天文学家和水利学家-郭守敬
来源:学生百科图书 类别: ( 字号:   )

公元13 世纪初,邢州邢台县(今河北邢台)城北有一座石桥,达活泉水从桥下潺潺流过.本来,它是通往邢州城的交通要道,但因连年战火纷飞,河道得不到及时疏浚,到元代时,原来的桥身已彻底损坏,被深深地埋在淤泥之中.桥的位置、结构特别是负重量,已无法弄清楚了。

这天,朝廷派来巡视战争灾区的两个安抚使来到邢州石桥附近,指指划划,议沦疏浚河道、修复桥梁之事.忽然,有个年轻人快步走到安抚使面前,长施一礼,道: "大人莫不是准备修复石桥? 我在这里考察多日,倒是搞出一套现成方案."说着,便把一卷纸恭恭敬敬递了上去.两位安抚使打开一看,原来是一份治河修桥的详细规划.上面有河道上下游的地形、桥基旧址的推测以及石拱桥的设计图等等,不觉又惊又喜,上上下下打量了小伙子半天,开口问道: "你是何人? 多大了? "年轻人腼碘地笑了笑,拱手回答说: "我叫郭守敬,今年20 岁."后来,安抚使果然把治河修桥的重任交给了郭守敬.于是郭守敬亲临现场指挥,亲自动手,和400 民工奋战40 余天,把一座既经济又坚固,又能承负万斤重量的石拱桥建成了.从此,郭守敬这个令人起敬的名字,就传遍了四里八乡。

郭守敬于公元1231年出生在一个学术气氛十分浓郁的书香世家.祖父郭荣是当时的著名学者,精通数学、水利.郭守敬从小跟着祖父一面读书,一面观察自然现象,学得不少实际知识.后来,郭守敬又到邢州西面的紫金山学馆求学.那里汇聚着许多饱学之士,相互切磋学问,使郭守敬获益匪浅.少年时代的郭守敬,沉静好思,学习十分专心,颇爱钻研.据史书记载,有一次,15 岁的郭守敬偶然得到一份《石本莲花漏图》,立刻被它迷住了.这 "莲花漏",原是北宋的一种记时器,由几个漏壶配合组成,结构特别复杂,因而计时也比以前的漏壶精确得多.遗憾的是,到元代时,莲花漏已然失传,不少著名机械学家对着图纸冥思苦索多年,仍然琢磨不出个道道.而郭守敬只用了几天工夫,就摸清了它的来龙去脉,并照着图纸成功地复制了一个莲花漏。

公元1262年,32 岁的郭守敬因才智过人,被推荐给元世祖忽必烈.见面之后,郭守敬不卑不亢,侃侃而谈,面陈了自己关于兴修水利的6 条建议.他每说一条,忽必烈都要赞叹一声,最后,这位君王感慨万端地说道: "天下管事的人要都像这样,哪会有不劳而食者? "立即任命郭守敬为管理水利的提举诸路河渠.此后,这位具有远见卓识的水利专家身体力行,排除万难,先后完成了20 多项农田灌溉、河道航运等工程,件件设计科学合理,收效显著,深得后人称道.其中最突出的,是对元大都(今北京)通惠河工程的修复。

元大都,是当时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元朝政俯每年夏秋两季都要从江南往京城征运几百万斤粮食.为长途运输方便,从金朝起,就主要靠大运河的这条水路交通干线.但由于地理条件的原因,大运河只能通到河北通州,离京城还有几十里路,只有陆路可通.夏秋多雨,道路泥泞,寸步难行,役夫们叫苦连天.更严重的,是无法及时把粮食运到都城.鉴于这种状况,辽金时代就有人多次试图开凿这段河道,终因水源问题得不到解决而告失败.郭守敬上任后,首先想到这个重要工程,并做到开凿河道的尝试,开始也没有成功。

公元1291年,郭守敬经过多次实地勘测,找到了水源,立刻向忽必烈提出开凿大都运粮河的新方案: 根据大都周围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形,将大都西北昌平神山(今凤凰山)脚下的白浮泉先引入瓮山泊,并让这条引水河在沿途拦截所有原先从西山东流的泉水,汇合成流,这样,便可使运河水量大大增加.另外,由于这些泉水清澈明净,几乎不含泥沙,在运河下游还可建立一系列控制各段水位的闸门,以便运粮船能够平稳行驶。

忽必烈对这个周密的计划极为重视,立即下令重设掌管水利工作的专门机构——都水监,任命郭守敬主管。

第二年刚开春,开凿大都运河的工程就正式动工了.60 多岁的郭守敬,精神抖擞,率领几万军民,夜以继日,艰苦奋战,只用了一年半时间,这条全长160 多华里的运河便全部竣工.忽必烈喜不自胜,亲自为这条运河取名为"通惠河".从此,南来的运粮船一直驶进了大都城.以后明清两代的水路运输,都始终受益于通惠河。

除了对水利事业的重大贡献,郭守敬还在天文历法、仪器制造、数学等领域内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这些方面,他一生最重大的贡献,就是编制了《授时历》。

公元1276年,元军攻占南宋都城临安,全国统一的局面即将出现.前代留下来的历法,已与实际不符,不能再沿用下去了.这年6月,忽必烈召见郭守敬,将重订新历的任务交给了他,并随即成立了专门掌管天文历法工作的中央机构——太史局。

郭守敬主张,要制订一部准确的历法,必须实地观测各种有关天象;而观测天象,又必得有完备的天文仪器.当时原有的天文仪器,全部是宋代遗留下来的,都已简陋落后,年久失修,不能使用.郭守敬花了两年多时间,在一些著名天文学家、机械制造专家的协助下,精心设计创制了一整套天文仪器,包括简仪、圭表、候极仪、浑天象、玲珑仪、仰仪、立运仪、证理仪、景符、窥几、日月食仪、星晷定时仪、正方案、丸表、悬正仪、座正仪、大明殿灯漏等18 种.这些天文仪器精密、灵巧、轻便、实用,在当时的世界上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

接着,郭守敬和其他几位专家立即投入建造司天台的紧张工作.为定准建台位置,郭守敬多次到大都城东勘测地形,对方圆几十里的地质结构做了详细准确的考察鉴定.一天,郭守敬正在城郊测量,突然间乌云密布,大雨倾盆.本来就疲累不堪的郭守敬,被雨一浇,再也支撑不住了,一下子晕倒在地,被随行人员抬回家中。

病愈后,他又投入工作.经过反复勘测,司天台的位置确定了.紧接着,又是大半年的紧张施工,一座规模巨大、仪器设备完善、图书资料丰富的司天台(灵台)在大都城东落成.它成为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设备最完善的天文台。

在观测天象的过程中,郭守敬等人创制的天文仪器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中,最为人称道的是圭表、仰仪和简仪。

圭表,是测定24 节气的主要仪器.表是一根垂直立于地面的标竿,当太阳在子午线上时,表影投落在南北方向圭面上,量一下影子的长度,就可以推算出节气.圭表,虽然古已有之,但旧圭表表影边缘模糊,影界不清,影长也不准确,计算时刻容易发生误差.郭守敬利用小孔成象的原理,制造了一个名为"景符"的仪器,使日光通过小孔射到圭面,这样影界就清晰多了.同时,又改进了圭表表高及量取长度等等,使测量的准确性大大提高。

仰仪,是郭守敬独创的、观察太阳位置、日食状况的天文仪器,结构非常巧妙,不过,比它更令人叫绝的,当属经郭守敬革新而创制的测定天体在天球上位置的仪器——浑仪.早在公元前五世纪的战国时期,我国的天文学家就发明了浑仪,以后,历代对浑仪虽然都有所改进,有所发展,但由于结构上存在着许多缺陷,所以观测范围有限,使用起来也不太方便.郭守敬对浑天仪进行了大胆的革新,使它变得结构简单、方便实用,被人们称为"简仪".这个仪器,比西方要早3 个世纪.英国著名中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博士赞赏地说: "标志着从中世纪仪器向现代仪器转变的主要发明,则是将窥管安装于极轴上,即自由大圆环形成的支承装置.这不是产生于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方,而是在元代皇家天文学家郭守敬的领导下于公元1276年完成的."为了纪念这位科学伟人,我国邮电部曾于1962年12月发行过两枚纪念邮票,其中一枚便是简仪的绘像。

公元1280年春暖花开的时候,一部集古代历法之大成、准确精密的新历法——《授时历》终于编制而成.它规定一年为365.2425 日,比地球绕太阳一周的实际运行时间只差26 秒,与现行公历的平均一年时间长度完全一致.《授时历》的颁行,比意大利格雷戈里提出的现行公历要早近300年.它的方法和数据一直被承用了364年之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无疑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进步的历法。

郭守敬一生为科学事业呕心沥血,直到年近7 旬之时,还担负着兴建铁幡竿水渠工程的重任,并亲自勘测了这一地区的全部水文地质情况,制定了工程方案.可惜,当时主管这项工程的官员缺乏远见,把郭守敬所定的河道宽度减少了1/3.结果,一到雨季,山洪直涌河道,由于河道狭窄,大水外溢,两岸顿时变成一片汪洋,百姓的生命财产遭到巨大损失,连元成宗的行宫也险些被冲毁.这位皇帝不由跌足叹道: "可惜当初没听郭太史的话! "

1316年,这位元代著名的天文学家和水利学家病逝,终年86 岁.郭守敬,不仅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他的丰功伟绩,也永远铭刻在世界人民心中。

1970年,国际天文学会将月球背面的一个环形山脉命名为"郭守敬山";1977年7月,经国际小行星组织批准,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把他们于1964年发现的一颗国际小行星,也正式命名为"郭守敬".这个伟大的名字,将像天空的星座一样,永放光芒。

下页:医药学家-李时珍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建议 | 关于本站 |
般若人生网·般若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50008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