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正文 < 中国科学名家 < 百科全书 < 生活百科 < 首页 :当前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沈括和《梦溪笔谈》
来源:学生百科图书 类别: ( 瀛楀彿: 鍗�銆€鍗� )

当代英国著名科技史专家李约瑟曾这样评价说: 沈括是"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他积一生之心血写出的《梦溪笔谈》,包罗万象,独有创见,被称做"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沈括,字存中,1033年出生在杭州钱塘.沈家世代为官,沈括从小就跟随在外作官的父亲沈周四处奔波,饱览了华夏大好河山和风俗民情,视野和见识都比一般同龄孩子开阔得多,兴趣爱好也广泛得多.日月星辰、山川树木、花草鱼虫……没有他不喜欢琢磨的。

传说,有一次小沈括给母亲许氏背诵白居易的一首诗.背到"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一句时,突然半日沉默不语.许氏出身士大夫家庭,性情温柔,知书达理,对于儿子凡事总好刨根问底的脾气,早已十分熟悉.她见儿子又犯了"犟"劲,只是笑了笑,递给他一件外衣,嘱咐道: "别背了,今儿天气这么好,邀几个小伙伴到城外山上转转去吧.山上风大天凉,把这件衣服带上."

当时,正是4月暮春天气,庭院中的桃花纷纷谢落,已是"绿肥红瘦",然而当小沈括和孩子们爬上城郊的山峰时,那温山遍野的桃花却开得正艳,好似一片红霞.沈括抚着一枝桃花,呆呆地嘟哝着: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猛地一阵山风吹过,他不由得打了个寒噤,脑子里蓦然闪出母亲的话: "山上风大天凉……""噢"小沈括一下子明白了: 温度不同,植物生长的情况也不同.白居易写的没错儿!

沈括的童年和少年时代,就是在这样一个充满书香气息的温馨环境中度过的.然而,人生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人也不能一世停留在宁静的港湾,尤其是对于那些"天将降大任"的天才,命运似乎更为坎坷.就在沈括刚满 18 岁的时候,父亲去世了,家计顿时艰难起来.沈括不得不外出谋生,到海州沐阳县(今江苏沐阳)当了主簿.从那时起,政务便占据了这位天才科学家的一生大部分时间.但是,无论仕途多么险峻,宦海如何浮沉,公务怎样繁忙,他得志也罢,失意也罢,都从未放弃过科学研究.凭着超凡的意志、敏锐的观察力和过人的精力,他不停地攀登,终于达到了一个光辉的顶点.沈括知识渊博,天文地理、数理化、医药以及文学艺术,无不通晓.他在科学研究上涉猎范围之广,见解之精辟,都是同时代人所望尘莫及的,他从事的许多项目都代表了时代的水平,具有世界意义。

在天文学方面,沈括制定了《奉元历》、制造了新的天文仪器,把天文研究又推向一个新的高峰.此外,最突出的贡献是他发明了"十二气历".按中国古代历法,阴历和阳历每年相差11 天多,古人虽采用置闰的办法加以调整,仍难做到天衣无缝.沈括经过周密的考察研究,提出了一个相当大胆的主张: 废除阴历,采用阳历,以节气定月,大月31 日,小月30 日.这种历法当然是比较科学的,对于农民从事春耕、夏种、秋收、冬藏十分有利,然而却因否定了老祖宗的"经义"而受到上层统治阶级的抵制,迟迟未能推行.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科学最终一定会战胜愚昧.在沈括之后900年,英国气象局使用了以节气定月的"萧伯纳历".如今,沈括所提倡的阳历法的基本原理,已为世界各国接受。

沈括一生为官,四处飘泊,几乎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峭拔险怪的名山,一碧万顷的平川,烟波浩渺的湖泊,飞湍急流的江河,到处留下他的足迹.他深邃的目光,透过青山秀水,看到了它们的沉浮变迁.比如在雁荡山,沈括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 他曾游览过不少名山,都是从岭外便能望得见峰顶,而雁荡山却不然,只有置身山谷,才能看到高耸入云的诸峰.经过再三琢磨,沈括得出了结论: 是山谷中的大水,将泥沙冲尽之后,这些巨石才高峻耸立,拔地而起的.而且,雁荡山的好多独特景观,如大小龙湫、初月谷等,也都是大水长年累月冲凿的结果.由此,他联想到西北那土墩高耸的黄土区,和雁荡山的成因相同,也是大自然的杰作,只不过一个是石质、一个是土质而已.沈括关于因水侵蚀而构造地形的观点,在当时只有阿拉伯的一位科学家"英雄所见略同",直到700年之后,英国科学家赫登才完整地运用了这一原理论述地貌变化.另外,在冲积平原成因的解析方面,在"化石" 的命名以及地形测量和地图绘制等方面,沈括的贡献也极有价值。

沈括对数学也有着独到的研究.相传,刚过"而立"之年的沈括,曾在一位转运使手下当官.在频繁的接触中,转运使发现沈括才华出众,很想把才貌双全的女儿嫁给他.正在这时,一位多嘴多舌的同僚告诉他,说近来沈括常出入酒店,回来就闭门不出,想必是醉得人事不省,在蒙头大睡哩.转运使听后心中十分不悦: 没想到这青年平时仪表堂堂,做事一丝不苟,原来竟是个酒鬼! 这样想着,便径直闯入沈括住处.推开门一看,那沈括正在摆弄桌上提起来的酒杯.见转运使大驾光临,沈括忙让坐倒茶,并把这些天的发现对上司娓娓道来.原来,酒店里常把酒桶堆成长方台形体,从底层向上,逐层长宽各减一个,看上去四个侧面都是斜的,中间自然形成空隙,这在数学上称为"隙积".数学上又把计算中间空隙的体积的方法,叫做"隙积术".他苦思冥想,就是在研究"隙积术".转运使听罢,这才转怒为喜.没多久,沈括便成了转运使的乘龙快婿。

沈括是历史上第一个发明"隙积术"的人.日本数学家山上义夫评价说: "沈括这样的人物,在全世界数学史上找不到,唯有中国出了这样一个.我把沈括称做中国数学家的模范人物或理想人物,是很恰当的."

另外,在物理学、光学、声学、生物医学、化学等诸多科学领域内,沈括也有很深的造诣。

一次,沈括的妻子刚推开楼上房间的门,猛听得案上的古琴发出"铮铮" 的弹奏声,吓了一大跳,忙唤丈夫前来观看.沈括四下一望,见院墙外面正有一支迎亲队伍穿街而过,鼓乐声还不绝于耳。

"原来如此."沈括和妻子进入房中.命仆人取来另一架琴,又用剪刀剪了个小纸人,贴在琴弦上.然后,他走到原来的古琴旁,用手指用力拨动琴弦,结果,那贴在另一架琴上的纸人竟颤颤巍巍跳动起来,同时弦上发出 "铮铮"的声响."瞧见了吗? 这就是声学上的共振现象.如果琴弦音度相同,拨动一架琴上的弦,另一架琴上相应的弦就会振动,发出声音.刚才街上娶亲的鼓乐声传来,你正开门,引起古琴的共鸣,就是这个道理."沈括为研究琴瑟谐振现象而做的这种小实验,欧洲人直到17 世纪才想到。

还有一次,沈括听说,慎县发生了一起殴打致死人命案.可是,知县前往验尸时,却怎么也查不出死者的伤痕.后来,听了一位老者的指教,知县命人把尸体抬到日光下,又用红伞遮住阳光,那尸体上的各处伤痕就顿时清晰地现了出来.沈括细细琢磨,反复实验,最后才明白这是滤光的作用.新的红油伞,就像是今天的滤光器,皮下瘀血的地方一般呈青紫色,白光下看不清楚,但在红光下却能清晰显现.沈括把这次"红光验尸"的奇迹记载在他的《梦溪笔谈》中,给后代法医、物理工作者以很大的启示。

沈括晚年退出政坛,隐居在江苏镇江朱方门外竹影摇动、溪水潺潺的梦溪园,潜心笔耕,写出了伟大的科学巨著《梦溪笔谈》.这是一部反映当时科技发展最新成就、内容丰富的著作,充分显示了作者的博学多闻和旷世才华.书中涉及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地学、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等许多学科,共609 条记述。

公元1097年,65 岁的沈括走完了他光辉人生的最后里程,但是,他魂萦梦绕的科学事业,却依旧在不停地向前延伸.作为他的后继者,我们将以无愧于祖先的不懈探索,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下页:纺织业鼻祖-黄道婆


| 鐗堟潈澹版槑 | 鍙嬫儏閾炬帴 | 璁句负棣栭〉 | 鍔犲叆鏀惰棌 | 鐣欒█寤鸿 | 鍏充簬鏈珯 |
鑸嫢浜虹敓缃懧疯埇鑻ュ鑸� 鐗堟潈鎵€鏈�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杈絀CP澶�05000881鍙�-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