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中国古代科技 < 百科全书 < 生活百科 < 首页 :当前 
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天工开物》
来源:学生百科图书 类别:

《天工开物》是我国明代著名科学家宋应星撰写的一部科学巨著.它颇为详尽地记录了我国明朝中期到明朝末年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状况,其中有许多记载是当时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工艺措施和科学创见.因此,它被外国研究者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明万历十五年(公元1587年),宋应星出生在江西奉新一个名门望族家庭.他自幼聪慧过人,学习十分刻苦.因而,年纪很小时,宋应星就名闻乡里.中举之后,宋应星曾先后担任了江西分宜县教谕,福建汀州府推官,安徽亳(bó)州知府等官职,但他对做官兴趣不大,他醉心的是对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的研究.《天工开物》就是他在分宜县做教谕时撰写的.所以,在明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他干脆弃官还乡,专心从事于著书立说了.所著的著作,除《天工开物》外,还有《卮言十种》、《画音归正》、《杂色文》、《原耗》等,可惜,这些著作多已失传.值得庆幸的是,前些年,人们在他的家乡发现了他的4 部佚著的明刻本: 《野议》、《论气》、《谈天》和《思怜诗》.这是了解他的思想的重要文献。

此书共18 卷,依次为: 乃粒(五谷)、乃服(纺织)、彰施(染色)、粹精(粮食加工)、作咸(制盐)、甘嗜(制糖)、陶埏(制陶)、冶铸(铸造)、舟车、锤锻、燔石(烧炼矿石)、膏液(制油)、杀青(造纸)、五金(冶金)、佳兵(兵器)、丹青(朱墨)、曲蘖(酿造)、珠玉。

从上列标题不难看出,此书几乎涉及到当时中国所有重要的产业部门,是一部百科全书。

《天工开物》内容广博,但最具重要价值的,还是它记述了工农业生产中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并用技术数据给以定量的解说,用图画给以形象的说明,同时,它又提出了一系列的理论概念,从而使它成为一部完整的科学技术著作。

在水稻栽培技术上,它指出,水稻育秧后,30 天就可拔起分栽;1 亩秧田培育的秧苗,可以移栽25 亩;早熟的水稻品种70 天就能收获,晚熟的要 200 多天才能收获.这些技术数据对水稻生产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这是以往农书所未曾记载过的.另外,它还首次记述了再生秧技术,以及冷浆田中用兽骨灰蘸秧根技术.这兽骨灰蘸秧根技术,是我国施用磷肥的最早记载.除此而外,还应特别指出的是,它又最先记述了早稻在干旱条件下变异为旱稻问题,这种物种发展变异观念的提出,在世界上也是首次.这是宋应星对世界生物学物种变异理论的最大贡献。

在养蚕技术上,它最早记述了利用一化性雄蚕蛾(一年孵化一次)与二化性雌蚕蛾(一年孵化二次)杂交来培育良种的方法,并指出了养蚕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其中所说的烧残桑叶烟来抵挡臭气的"熏烟换气法",也是以往的书籍从未记载过的。

在金属冶炼方面,它首次记述了今天俗称为"焖钢"的箱式渗碳制钢工艺,最早记述了火法炼锌的操作方法。

在造纸方面,它则详细地介绍了当时制造竹纸和皮纸的设备和方法.其中所记的用石灰浆处理竹穰,用柴灰处理纸浆和在纸浆中加纸药水汁的3 项关键性工艺,直到今天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天工开物》不仅内容丰富,还图文并茂,书中附有123 幅插图.这些插图能形象地帮助后人了解到当时的生产技术.其中有些珍贵的插图,如提花机、钻井设备、轧蔗机、大型浇铸锤锻千斤铁锚、阶梯式瓷窑、玉石加工磨床等,还是世界上较早的科技图录呢!

毫无疑问,此书是一部非常有价值的科学巨著.但你却想不到,这部科学巨著还差一点没能同世人见面呢!

原来,早年的时候,宋应星的家境还比较好,但慢慢地,他家的生活变得困难起来.尽管他身为官吏,可他从不捞取不义之财,仅靠一点微薄的俸禄养家糊口.因此,这部书写好之后,竟因为没有钱而迟迟不能出版.后来,幸亏他的朋友涂伯聚慷慨解囊,这部书才得以刊印.最后,我们补充说明两点:

一是这一书名的含义."天工开物"这4 个字,是用"巧夺天工"和"开物成务"两句古成语合并而成的.前一成语的意思是说,人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精湛的技艺,可以生产出胜过天然形成的精美物品;后一成语的意思是说,如果掌握了事物的规律,就能办成事情.那么,这两句话合并后,总的精神又是什么呢? 它就是: 只要丰富提高自己的知识技能,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辛勤劳动,就能生产制造出生活所需的各种物品,其精美的程度胜过天然。

二是宋应星的去世年代.宋应星这颗科技之星到底是哪年哪月陨落,史书未见详细记载.后人推断,他大约逝世于清朝初年顺治年间,也就是17 世纪的40 或50年代。

下页:古老的二进制与今天的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