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中医人体穴位分类 < 中医按摩治病 < 健康书籍 
理血穴
说明:功效分类法 专题:人体穴位图 

凡具有益血活血、清肠摄血作用,可用治吐血衄血、肠风脏毒、月经不调、产后恶露不绝等病症的腧穴,称为理血穴。

理血穴主要分布在上肢、腰部、腹部和下肢等部位。其中在上肢的腧穴,有手太阳小肠经的养老穴、手太阴肺经的太渊穴;在腰部的腧穴,有足太阳膀胱经的隔俞和经外奇穴竹杖穴、阳刚穴及闾上穴;在腹部的腧穴,有任脉的阴交穴;在下肢部的腧穴,有足太阳膀胱经的合阳穴和足太阴脾经的三阴交穴、血海穴等。

在理血穴中,孕妇应禁针三阴交穴;竹杖穴、闾上穴一般不针;针刺膈俞穴时应注意进针方向。

选取理血穴时,若与理气穴配伍可增强疗效。治疗妇科病症时可酌配调经止带穴;治疗眼目疾患时可配伍利目窍及清肝明目、疏风清热作用的腧穴;治疗肢体酸重麻痹、瘛疭拘急等症可酌配舒筋活络穴。

此类人体腧穴包括:太渊穴养老穴阴交穴膈俞穴竹杖穴阳刚穴闾上穴血海穴三阴交穴合阳穴

本类腧穴具有益血活血、清肠摄血的作用,能够治疗吐血、衄血、月经不调、产后恶露不绝、脏毒肠风、下血不止等病证,但其所主治的疾病又各有偏重。

阴交穴、血海穴、合阳穴、三阴交穴都可治疗月经不调、崩漏带下、产后恶露不绝等病证。阴交穴兼具温肾益精作用,可治疗奔豚、寒疝绕脐冷痛、腰膝拘挛等;血海穴兼具清热利湿作用,可治疗阴痒、湿疮、湿疹、小便淋涩、脚气等;合阳穴兼具舒筋通络、强壮腰膝作用,可治疗下肢酸重麻痹、膝胫酸重肿痛、瘛疭拘急(抽风)等;三阴交穴兼有益气健脾、培补肝肾作用,可治疗不思饮食、肠鸣泄泻、心腹胀满、阴挺等。

太渊穴、养老穴同位于上肢,太渊穴为脉之所会,活血通脉作用较强,可治疗咳血、呕血、无脉症等,又有清泄胃热作用,可治疗齿痛、胃痛、腹胀等;养老穴还有清肝明目、舒筋通络的作用,可治疗目视不明、痹证、腕部和前臂疼痛等。

膈俞穴、竹杖穴、阳刚穴、闾上穴同位于背部,膈俞穴侧重于养血和营、理气止痛,可治疗胃院胀痛、腹中痞块、咯血、吐血、胸满胁痛等。

竹杖穴、阳刚穴、闾上穴同具清肠摄血的作用,竹杖穴又具理气健脾作用,可治疗食欲不振、脱肛等;阳刚穴还有固精止遗作用,可治疗遗尿、遗精等;闾上穴可凉血止血,主治痔疮等。

具有理血作用的腧穴,除本章介绍的以外,还有清热穴中的阴郄穴、神门穴、孔最穴;解表穴中的百虫窝穴;舒筋活络穴中的夹脊穴、浮郄穴;理气穴中的天泉穴、膈关穴、天枢穴;调经止带穴中的营池穴;安神穴中的郄门穴;开窍苏厥穴中的隐白穴等,可根据临床辨证,酌情配伍应用。



· 下页:调经止带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