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中药全书 < 健康书籍 
血竭的作用、介绍
来源: 类别:中草药大全

为棕榈科植物麒麟竭 Daemonorops draco Bl. 果实及树干中的树脂.亦名骐驎竭(《雷公炮炙论》)、麒麟血(《太平圣惠方》)等.味甘、咸,性平.入心、肝经.功能:外用止血生肌敛疮,内服活血散淤止痛.主治:跌打损伤、淤血肿痛、外伤出血不止、瘰疬、臁疮溃久不合、淤血经闭、痛经、产后淤阻腹痛.外用:研末撒或入膏药内敷贴.内服:研末,1~1.5g;或入丸剂。

[现代研究]

主要成分:是一种树脂酯及血竭树脂鞣醇(Dracoresinotannol)的混合物,约含57%~82%;另含无定形的血竭白素(Dracoalban)约2.5%,黄色血竭树脂烃(Dracoresene)约14%,不溶性树脂0.3%,植物性渣滓18.4%,赭朴吩(Phlobaphen)0.03%,灰分8.3%。

有报告指出,血竭白素不是血竭中原有成分,而是由达马胶等树脂掺入而得到的,因此以血竭白素作为血竭的鉴别特征是不合适的。

商品原装血竭中含有血竭素(Dracorhodin)、血竭红素(Dracorubin)、(2s)5-甲氧基-6-甲基黄烷-7-醇(即黄烷醇)及苯甲酸等。

药理作用:

1. 抗菌作用 血竭的水浸剂(1:2),在试管内对堇色毛癣菌、石膏样毛癣菌、许兰黄癣菌、奥杜盎小芽胞癣菌、铁锈色小芽胞癣菌、羊毛状小芽胞癣菌、腹股沟表皮癣菌、红色表皮癣菌、白色念珠菌、星形奴卡菌等皮肤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亦有报告指出:血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柠檬色葡萄球菌、奈氏球菌、白喉杆菌及伤寒杆菌有很强的抑菌作用;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福氏痢疾杆菌等有较强的抑菌作用。

2. 抗炎作用 实验表明:血竭(10%)给小鼠灌胃2g/kg/d,连续7天,对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廓肿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血竭混悬液(20%)涂布烫伤部位,可使烫伤部位之炎症消失,伤口明显缩小,呈结痂状,并有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

3. 对血液流变性以及对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 研究表明:血竭可使血流通畅,防止血栓形成.能明显降低血红细胞压积、加快红细胞在直流电场中的电泳速度、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和加快血小板的电泳速度;亦可降低全血及血浆黏度,但不显著.血竭尚有显著抗血栓作用;明显缩短优球蛋白溶解时间的作用;缩短家兔血浆再钙化时间和抗肝素作用.但对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和血液黏度无明显影响。

4. 其他作用 血竭有明显增加血浆中cAMP的水平、降低血浆中cGMP的含量的作用。

[临床运用]

临床报道:

1. 治疗上消化道出血 血竭粉,每次1g,日服4次,治疗期间适当补液.治疗270例,获得止血效果者249例.[浙江中医杂志 1984;19(7):302]

2. 治疗面神经炎 血竭12g,麻子仁30g,混合捣烂如泥,分为3等份,分别摊在直径约5cm×5cm 大小的圆形纱布上,再将麝香面2g 分为3份,分别撒于表面.敷前先针刺患侧下关穴,成人直刺1~1.5寸,小儿5分许,强刺激,不留针,针毕,将药敷于耳前面神经分布区,7天换药1次.治疗100例,经2~3次治疗后,痊愈86例,好转14例.[河南中医 1985;(4):27]

3. 治疗颈淋巴结核 血竭3g,露蜂房1个(瓦焙存性),麝香0.4g,山慈姑6g,明矾40g,研粉,用香油调敷患处,治疗颈淋巴结核有效.[江苏中医杂志 1982;(60:25)

4. 治疗化脓性疾病 血竭、儿茶各10g,轻粉、铜绿、朱砂各5g,红粉4g,冰片6g,大珍珠(煅)2粒,共研细末,同鲜老鹳草60g,猪板油120g,共调,铁锤捣烂如糊状,调匀即成.将此膏分为2贴,每贴7天,第1贴后可见大量脓液流出,疮面收缩一半,第2贴后收口愈合.痊愈后忌食刺激性食物.[河南中医 1984;(5):527]

5. 治疗痔疮 血竭18.6g、黄连21.7g、乌梅 9g、朱砂6.2g、枯矾43.4g、普鲁卡因10.5%、仙鹤草20g、赭石18.6g,制成药液后,注入痔核中央.治疗2013例,治愈率为94.2%.[北京中医 1983;(3):30]

6. 治疗带状疱疹 血竭300g,儿茶60g,朱砂、炒乳香、炒没药、红花各45g,麝香、冰片各3.6g.共研极细末,密封收贮.每包装有2.1g.成人每次 1包,每日3次,用温开水或黄酒送下.儿童减至半包,每日2~3次,用温开水送下.治疗11例,全部治愈,没有神经痛等后遗症.[中医杂志 1965;(12):18]

方剂选用:

1. 治疗腹中血块:血竭、没药、滑石、牡丹皮(同煮过)各一两.为末,醋糊丸,梧桐子大,服之.(《摘元方》)

2. 治疗伤损筋骨,疼痛不可忍:麒麟血一两,没药一两,当归一两(锉,微炒),白芷二两,赤芍药一两,桂心一两.捣细罗为散,每服,以温酒调下二钱,日三、四服.(《太平圣惠方》)

3. 治疗一切不测恶疮,年深不愈:血竭一两,铅丹半两(炒紫色).上二味,捣研为散,先用盐汤洗疮后贴之.(《圣济总录》血竭散)

配伍效用:

血竭配伍枯矾 血竭甘咸性平,外用止血生肌敛疮,内服活血散淤止痛;枯矾酸涩性寒,解毒、燥湿、止血.二者合用,共奏活血散淤、止血定痛、生肌敛疮之功效,用于治疗外伤出血疼痛以及瘰疬、臁疮溃烂,疮口日久不敛者。

血竭配伍乳香、没药 三者均有活血散淤、生肌止痛之功,相伍为用,其效更著,用于治疗外伤淤血肿痛;或疮疡溃后,久不敛口者。

血竭配伍自然铜 二者均有活血散淤止痛之功效.且自然铜能续筋接骨,相伍为用,共奏活血祛淤、续筋接骨之功效,用于治疗跌打损伤之筋断骨折而有疼痛者。

[注意事项]

宜忌:“凡血病无淤积者不必用.”(《本草经疏》)

毒副作用:血竭给小鼠灌胃的半数致死量为153.75~366g/kg.给家兔灌胃3g/kg/d和1.5g/kg /d,连续90天,对血中红细胞、白细胞的数量、谷丙转氨酶活性、尿素氮含量及体重增长均无明显影响,对肝、肾功能未见损害,病理镜检除可见心肌细胞间微小血管有一定程度的扩张外,对脾、肝、肺、肾、肠、肾上腺等均无损害。

[医家论药]

“骐驎竭,木之脂液,如人之膏血,其味甘咸而走血,盖手足厥阴经药也.肝与心包皆主血故尔.河间刘氏云,血竭除血痛,为活血之圣药是矣.乳香、没药,虽主血病,而兼入气分,此则专于血分者也.”(《本草纲目》)

“骐驎竭,甘主补,咸主消,散淤血、生新血之要药.故主破积血金疮,止痛生肉,主五脏邪气者,即邪热气也.带下者,湿热伤血分所致也.甘咸能凉血除热,故悉主之.”(《本草经疏》)

“血竭,助阳药中同乳香、没药用之者,取以调和血气,而无留滞壅毒之患.”(《本经逢原》)



 · 下页:血余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