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正文 < 中药全书 < 健康书籍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血余炭的作用、介绍
来源: 类别:中草药大全 ( 字号:   )

为人发洗净后的加工品.味苦,性温.入心、肝、肾经.功能:消淤、止血.主治:吐血、鼻衄、齿龈出血、血痢、血淋、崩漏.内服:研末,5~10g;或入丸剂.外用:研末掺或调敷。

[现代研究]

主要成分:血余中的主要成分为一种优角蛋白(Eukeratin),含水分12%~15%,灰分0.3%,脂肪3.4%~5.8%,氮17.4%,硫5.00%.亦含黑色素。

灰分中含有金属(按含量多少)依次为:钙>钠>钾>锌>铜>铁>锰>砷。

血余炮炙成血余炭时,有机成分破坏炭化,无机成分同上。

药理作用:

1. 止血作用 实验表明:血余炭有一定的止血作用.血余炭水煎液或醇提取液对大鼠或小鼠腹腔给药,能明显缩短出血时间.血余炭粗晶液对大鼠腹腔给药,可加速大鼠的血凝作用;并可诱发大鼠血消板聚集;缩短狗和兔的凝血时间.有报告指出,血余炭粗晶对ADP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有较显著增强作用,尚能明显地降低大鼠血浆cAMP的含量.提示血余炭粗晶具有促内源性系统凝血功能,其止血原理与血浆中cAMP含量有关.亦有报告指出,血余炭粗晶液对ADP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有增强作用,对血小板黏附率有增加趋势,能显著缩短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能明显降低血小板内环核苷酸含量,并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尚有报告指出,由于炮制条件不同,血余之药理活性和作用性质亦有变化.血余炭(350℃炮制品)口服止血作用最强,而煎剂(300℃以下炮制品)注射则表现为中枢兴奋作用。

2. 抗菌作用 血余炭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甲型副伤寒杆菌及福氏痢疾杆菌有较强抑制作用。

[临床运用]

临床报道:

1. 治疗上消化道出血 血余炭3~9g,加入鲜藕汁20~40ml中口服,每日3次.治疗 25例,痊愈23例.[新中医 1972;(5):35]

2. 治疗烫伤 血余炭(研细),凡士林适量,调匀涂创面处.用时先洗净创面,如有水泡,剪破后用消毒棉球拭干.涂药后用消毒纱布包扎.头面部每天1次,其他部位2~3天1次.[福建中医药 1961;6(2):64]

方剂选用:

1. 治疗诸窍出血:头发、败棕、陈莲蓬(并烧灰)等分.每服三钱,木香汤下.(《太平圣惠方》)

2. 治疗泻血脏毒:血余半两(烧灰),鸡冠花根、柏叶各一两.上为末,临卧温酒调下二钱,来晨酒一盏投之.(《普济方》血余散)

3. 治疗小便不利:滑石二分,乱发二分(烧),白鱼二分.上三味,杵为散,饮服半钱匕,日三服.(《金匮要略》滑石白鱼散)

4. 治疗妇人卒小便不通:乱发如拳大,烧灰,细研.以温酒调下二钱.(《太平圣惠方》)

5. 治疗黄疸:烧乱发,服一钱匕,日三服.(《补缺肘后方》

6. 治疗诸黄及阴吹:猪膏半斤,乱发(如鸡子大)三枚.上二味,和膏中煎之,发消药成.分再服,病从小便出.(《金匮要略》猪膏发煎)

7. 治疗妇人血淋及尿血涩痛:乱发一两,牛耳中毛半两.上二味同烧为灰,细研.每于食前,以温水调下半钱.(《太平圣惠方》)

8. 治疗崩中漏下,赤白不止,气虚竭:烧乱发,酒和服方寸匕,日三.(《备急千金要方》)

[注意事项]

宜忌:本品多研末为散剂应用,或以胶囊剂内服.在止血时以血余炭膜剂较散剂效果满意。

毒副作用:血余炭水煎液给小鼠口服和腹腔注射的半数致死量分别90.90g(生药)/kg和26.18g(生药)/kg;血余炭醇提取液给小鼠口服和腹腔注射的半数致死量分别为109.27g(生药)/kg和22.67g (生药) /kg。

[医家论药]

“发乃血余,故能治血病,补阴,疗惊痫,去心窍之血.”(《本草纲目》)

“合鸡子黄煎之消为水,疗小儿惊热.”“主嗽,五淋,大小便不通,小儿惊痫.止血,鼻衄烧之吹内立已.”(《名医别录》)

“疗转胞、小便不通、赤白利、哽噎、鼻衄、痈肿、狐尿刺、丁肿、骨疽、杂疮.”(《唐本草》)



 · 下页:鸦胆子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建议 | 关于本站 |
般若人生网·般若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50008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