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中药全书 < 健康书籍 
血余炭的作用、介绍
来源: 类别:中草药大全

为人发洗净后的加工品.味苦,性温.入心、肝、肾经.功能:消淤、止血.主治:吐血、鼻衄、齿龈出血、血痢、血淋、崩漏.内服:研末,5~10g;或入丸剂.外用:研末掺或调敷。

[现代研究]

主要成分:血余中的主要成分为一种优角蛋白(Eukeratin),含水分12%~15%,灰分0.3%,脂肪3.4%~5.8%,氮17.4%,硫5.00%.亦含黑色素。

灰分中含有金属(按含量多少)依次为:钙>钠>钾>锌>铜>铁>锰>砷。

血余炮炙成血余炭时,有机成分破坏炭化,无机成分同上。

药理作用:

1. 止血作用 实验表明:血余炭有一定的止血作用.血余炭水煎液或醇提取液对大鼠或小鼠腹腔给药,能明显缩短出血时间.血余炭粗晶液对大鼠腹腔给药,可加速大鼠的血凝作用;并可诱发大鼠血消板聚集;缩短狗和兔的凝血时间.有报告指出,血余炭粗晶对ADP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有较显著增强作用,尚能明显地降低大鼠血浆cAMP的含量.提示血余炭粗晶具有促内源性系统凝血功能,其止血原理与血浆中cAMP含量有关.亦有报告指出,血余炭粗晶液对ADP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有增强作用,对血小板黏附率有增加趋势,能显著缩短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能明显降低血小板内环核苷酸含量,并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尚有报告指出,由于炮制条件不同,血余之药理活性和作用性质亦有变化.血余炭(350℃炮制品)口服止血作用最强,而煎剂(300℃以下炮制品)注射则表现为中枢兴奋作用。

2. 抗菌作用 血余炭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甲型副伤寒杆菌及福氏痢疾杆菌有较强抑制作用。

[临床运用]

临床报道:

1. 治疗上消化道出血 血余炭3~9g,加入鲜藕汁20~40ml中口服,每日3次.治疗 25例,痊愈23例.[新中医 1972;(5):35]

2. 治疗烫伤 血余炭(研细),凡士林适量,调匀涂创面处.用时先洗净创面,如有水泡,剪破后用消毒棉球拭干.涂药后用消毒纱布包扎.头面部每天1次,其他部位2~3天1次.[福建中医药 1961;6(2):64]

方剂选用:

1. 治疗诸窍出血:头发、败棕、陈莲蓬(并烧灰)等分.每服三钱,木香汤下.(《太平圣惠方》)

2. 治疗泻血脏毒:血余半两(烧灰),鸡冠花根、柏叶各一两.上为末,临卧温酒调下二钱,来晨酒一盏投之.(《普济方》血余散)

3. 治疗小便不利:滑石二分,乱发二分(烧),白鱼二分.上三味,杵为散,饮服半钱匕,日三服.(《金匮要略》滑石白鱼散)

4. 治疗妇人卒小便不通:乱发如拳大,烧灰,细研.以温酒调下二钱.(《太平圣惠方》)

5. 治疗黄疸:烧乱发,服一钱匕,日三服.(《补缺肘后方》

6. 治疗诸黄及阴吹:猪膏半斤,乱发(如鸡子大)三枚.上二味,和膏中煎之,发消药成.分再服,病从小便出.(《金匮要略》猪膏发煎)

7. 治疗妇人血淋及尿血涩痛:乱发一两,牛耳中毛半两.上二味同烧为灰,细研.每于食前,以温水调下半钱.(《太平圣惠方》)

8. 治疗崩中漏下,赤白不止,气虚竭:烧乱发,酒和服方寸匕,日三.(《备急千金要方》)

[注意事项]

宜忌:本品多研末为散剂应用,或以胶囊剂内服.在止血时以血余炭膜剂较散剂效果满意。

毒副作用:血余炭水煎液给小鼠口服和腹腔注射的半数致死量分别90.90g(生药)/kg和26.18g(生药)/kg;血余炭醇提取液给小鼠口服和腹腔注射的半数致死量分别为109.27g(生药)/kg和22.67g (生药) /kg。

[医家论药]

“发乃血余,故能治血病,补阴,疗惊痫,去心窍之血.”(《本草纲目》)

“合鸡子黄煎之消为水,疗小儿惊热.”“主嗽,五淋,大小便不通,小儿惊痫.止血,鼻衄烧之吹内立已.”(《名医别录》)

“疗转胞、小便不通、赤白利、哽噎、鼻衄、痈肿、狐尿刺、丁肿、骨疽、杂疮.”(《唐本草》)



 · 下页:鸦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