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疾病自疗·自我保健 < 健康书籍 < 首页 :当前 
老年人的睡眠保健
来源:居家宝典 类别:

要睡得好,就要讲究睡眠环境,卧室宜素雅、整洁,空气流通。床上铺垫,应随四季寒暖调整,要求柔软、舒适。天冷加一条压脚被,保持下肢温暖。夏热不要贪凉而睡在檐下,过道当风之处。

身体疲劳,自然易于入睡。老人阴阳气都不足,当活动量减少,睡意不浓时,按陆平泉主张的:“每夜欲睡,必走千步始寝。”当然,更可以在睡前练气功、打太极拳。中医认为:动则生阳,尤其是在冬天,老年人睡前喝杯牛奶,再用热水泡脚,身热脚暖,一身舒适,“阳极而阴”,可以很快诱导入眠,而且睡得深沉。

睡前不要饮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料。吃饭宜清淡,不可过饱、过咸,以减少胃肠的负担,控制饮水量。因为老年人膀胱壁伸展能力差,贮尿量少,如果夜间排尿次数增多,势必影响睡眠。

睡宜“先睡心”。唐代孙思邈说:“能息心,自瞑目”。对于难以入睡,前人曾提出过诱导入睡法。清代曹慈山《老老恒言》说:“寐有操纵二法:操者,加贯想头顶,默数鼻息,返观丹田之类,使心有所着,乃不纷驰,庶可获寐。纵者,任其心游思于杏渺无朕之区,亦可渐入朦胧之境。最忌者,心欲求寐,则寐愈难,盖醒与寐交界关头,断非意想所及,惟忘乎寐,则心之或操或纵,皆通睡乡之路。”这是一种想动人静,诱导大脑皮层兴奋转向抑制的方法。如果心潮起伏,必定辗转床褥。这与英国谚语:“流静水深,人静心深”之说同。

睡眠的姿势,影响睡眠的质量。我国自古重视睡姿,曹慈山主张“睡侧而屈,觉正而伸”。俗话说:“站有站像,坐有坐像,睡如弯弯的月亮”。都主张曲体侧卧。心脏偏在胸腔左侧,左侧卧压迫心脏,不如右侧卧。一侧卧之,常需调位,注意手不要放在胸上,以免引起梦呓。至于趴着睡,压迫呼吸,张口睡,不卫生,蒙头睡,吐故不能纳新;也不要双手抱头枕时而睡,影响骨骼肌的放松,且易受寒。

曹慈山在《老老恒言》中还指出:“少寐乃老年大患”。但他对患失眠症者并不全主张药物治疗,因为失眠有很大部分属于心理性。对付失眠,首先是更新自己的精神面貌,理智控制情绪。其次是养成锻炼身体习惯,注意生活规律化,饮食清淡定量,只有在必要时才去求助于药物。但应切记,一般使用的镇静剂,安眠成药,或多或少具有副作用,常服成瘾,依赖成性,与毒为友,终非长计。在这方面,中医中药较好,简介几种单方、验方如下:

1.酸枣仁,炒熟炒香,捣细过筛,每日3 次,每次服2~5 克。适合于心烦不寐,惊恐怔忡,出汗发热,多梦涉险等症。

2.柏子仁,睡前嚼服吞汁吐喳,每次1~3 克。柏子仁富含油脂,服后稍觉闷,易于入睡。适用于胆虚不寐,素体怯弱,多惊多恐,梦多易醒,大便秘结等症。

3.龙眼肉,生食或蒸熟食用,每日2 次,每次3~8 克。它适用于脾虚不寐,面色不华,头晕腰痛,食少便糖等症。

4.牛砂,研成极细末,每日睡前用白开水冲服1~3 克。民间有伴猪心蒸熟食用,每个猪心配用5~15 克,分2 至3 次服,它适合于心热不寐,见症有面色潮红,心烦意乱,怔忡不安,口苦口干等。

5.北五味子,用100 克煎水3 次取汁,然后将汁浓缩,入蜜200 克,慢火熬之,收水成膏,每睡服一二匙,适当喝点白开水。适合于兼有肺虚的失眠者,见症有终年咳喘,面白头晕,气少无力,大便不实,心跳遗精等。除了以上服用方法外,曹慈山还主张药粥,如酸枣仁粥、榆皮粥、龙眼肉粥等,每次用药15~30 克。

下页:请多活动您的“第二心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