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正文 < 音乐趣话 < 影视戏剧 < 休闲娱乐 :当前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不懂音乐的皇帝和“开皇乐议”
文章来源: 作者: ( 字号:   )

雅乐到了隋代,已是只用于宗庙祭祀的音乐了.隋文帝杨坚立国之后,征求精通音乐的人到尚书省,讨论如何制定适合隋朝的雅乐.当时参加议乐的人,沛国公郑译、邳国公苏威与他的儿子苏夔在调式、音阶的运用上各执己见,不能得到统一.当时,有一位著名的乐工叫万宝常,他自幼便"妙达音律,遍识八音",表现出极高的音乐天赋.而且他为人耿直,不趋炎附势,皇帝和乐官们自然是看不上他的.所以,虽然"每召与议",但是"言多不用".参加"开皇乐议"的另一位大人物是国子监博士何妥,他出身于"西洲巨富",根本不懂音乐,但他自恃得到皇帝的宠信,又嫉妒郑译等人,深怕他们的意见得到皇帝的嘉許.于是,他利用隋文帝对音乐一窍不通的情况,另立标杆,提出雅乐只能采用流传于民间的"清商三调",致使开皇乐议意见纷纭,形成了"是时竟为异议,各立朋党,是非之理,纷然淆乱"的局面.后来,隋文帝杨坚只好让各种不同意见的人,分别按自己的想法制定雅乐,最后再作比较、定取舍。

何妥明知自己的想法甚无道理,深怕出乖露丑,于是先下手为强,搞了一次试奏,只用黄钟一调,并且编了一套谎话愚弄隋文帝,说什么: "黄钟之音,象征着皇帝的德行."听到这些话,不懂音乐的隋文帝心中当然十分受用,立刻表示: "滔滔和雅,甚与我心会."认为音乐很符合他的心意.何妥马上更进谗言说: 雅乐应当只用"黄钟一宫",其他调都要弃置不用.隋文帝更为高兴,重重赏赐了何妥一班人,其他人的建议都搁置一边了。

过了一段时间,主管音乐的太常卿牛弘又根据郑译原先的提议,请求恢复使用五代时的"五声六律,旋相为宫"之法.但隋文帝的脑子里只有"黄钟代表皇帝"的想法,因而指令"不許作旋宫之乐,但作黄钟一宫而已."大約隋文帝是把"旋宫"与"皇帝让位"联系了起来,所以才作出这样武断的决定.此后,隋代的雅乐"唯奏黄钟一宫,郊庙飨用一调,迎神用五调."可以想见,这样的音乐该是怎样的单调、枯燥乏味啊! 又过一段时间,旧的乐工替换下去之后,新的雅乐乐工竟只会演奏黄钟宫调,连转调都不会了.有些乐工对这样的乐制深感气愤,在庄严的祭祀场合故意捣乱,不用黄钟而用蕤宾调演奏 (比黄钟高出一个增四度) ,乐声刺耳,却没有一个人能听得出来."开皇乐议"竟使雅乐进一步走到了毁灭的路上。

至于参加"开皇乐议"的人,苏威因何妥告发有"朋党之嫌"而获罪,苏夔也因此受到株连削职为民,郁郁寡欢,死时只有四十九岁.郑译因意见屡屡未被采纳心情压抑,五十二岁时死在歧州任上.而"声律之奇,足以追踪牙、旷" (伯牙、师旷) 的音乐家万宝常,下场更为悲惨.在恶劣的环境中,他的音乐才能无法施展,一生贫困,无儿无女.在他卧病在床时,他的妻子席卷家中所有值钱之物一走了之.贫病交加的万宝常痛心疾首,他將自己一生有关音乐的著作付之一炬,烧了个精光,边烧边喊: "何用此为?"最后,他满腔悲愤地离开了人间。

隋文帝不懂音乐,又好佞人,不仅葬送了音乐,也埋葬了許許多多宝贵的音乐人材。

下页:文人与音乐家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建议 | 关于本站 |
般若人生网·般若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50008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