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正文 < 戏剧艺术 < 影视戏剧 < 休闲娱乐 :当前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五彩缤纷的中国戏曲
来源:戏剧欣赏 作者: ( 字号:   )

话剧在我国出现还不到70 年的历史,因此我国19 世纪以前的戏剧形式主要是戏曲,戏曲艺术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第一,虚拟性。

西方戏剧追求写实,认为戏是对自然的摹仿; 中国古代戏曲追求想象,认为戏是对生活的虚拟.这与西方艺术强调形似、东方艺术强调神韵有关.那么,何谓"虚拟性"呢?不少人往往把"虚拟"与"程式""写意""象征""假定"等混为一谈,其实虚拟与这些艺术手法有一定关系,却不等同."程式"是形式,是可见的; 虚拟是内在的,只有通过程式才能被认识."写意"是一种属于精神领域的艺术思想,它对虚拟起着指导、制約作用; 虚拟的目的是借意显实,而决不能没有目的的盲目虚拟."象征"是用具体可感形象传达某一种意思,与虚拟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如用黑色象征肃静、忧伤,用緑色象征青春朝气; 虚拟虽然含有象征因素,但有一些因素为象征所不具备,如以桨暗示船,以布帘模拟城门等."假定"所表现的舞台形象已不同于生活中的自然面貌,它在以实代虚等方面与虚拟有相同之处,但虚拟的主要特点还在于简,即把一切都减少到可以省略的最低限度,以少代多,如以龙套代替三军等。

第二,程式性。

程式使中国古代戏曲极富魅力.西方戏剧的某些规范与中国古代戏曲的程式有相似之处,但中国的戏曲程式除具有规范外,还有集中、夸张、鲜明等特点.如简单的开门程式,主要集中在拔门闩、把门分左右拉开这两个关键动作上,大大简化了日常生活中的开门动作; 接着在这两个动作的速度、节奏、姿势等方面都給予适当的夸张,使之比生活中的原样更鲜明、更准确.中国古代戏曲源于生活,但决不是机械地模仿或照搬,它有一个去粗取精、加工提炼的过程,使之比生活中的原样更富表现力,更具形式美,也更能使人产生联想和美感.不少人认为程式是一种表演艺术,是戏中人物的动作形式 (这当然是主要的) ,其实戏曲程式是无所不包的,但凡戏曲舞台上的一切,大到人物形象塑造,小到锣音鼓声等,无一不程式化了.此外,也不能把戏曲程式看成是完全不变动的,导演或演员在学戏时如实地掌握它,同时也在实践中不断地发展它。

第三,综合性。

戏剧是一种综合艺术,而中国古代戏曲则是所有戏剧样式 (如话剧、芭蕾、歌剧等) 中综合度最高的艺术,与西方戏剧相比,它对各方面的综合,更是几乎达到了"无体不备""无所不包"的程度.但它这种高度的综合性还没有被充分认识,有人或认为戏曲的综合仅指表演艺术 (如唱、念、做、打) 而言,忽視了剧本的创造也是综合; 或认为综合仅指戏曲的外在表现形式,忽視了戏曲所表现的内容也是综合; 或认为综合仅指艺术体裁,忽視了文学体裁的综合.中国古代戏曲的高度综合性是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中国戏曲虽然出现很晚,但武打、角抵、木儡、滑稽表演等都早就有了; 唐宋时出现的大量诗词、小说、说唱等,更是被戏曲很快地吸收融化,因此中国古代戏曲具有特殊的魅力。

第四,抒情性。

中国古代戏曲与西方戏剧一样,都注意戏剧中冲突的展开,但中国古代戏曲的重点不在于表现动作的冲突,而是以内心冲突的抒情为重点,侧重于人物灵魂深处的徘徊.凡感情充沛处就用歌唱,即使在双方的对白中,也常插入抒发内心的独白,因此具有较强的抒情性.西方戏剧则更多地表现人物面对面的冲突,具有较强的动作性.此外,中国是一个抒情诗发达的国家,中国古代戏曲就是从诗歌发展变化而来,因此它本身就包含着较强的抒情性.这种抒情性不是作为某一种抒情成分,而是"渗透于题材的选择、情节的安排、性格的刻画、语言的锤炼,以及演员表演、唱腔伴奏、舞台美术等戏曲的一切构成因素、构成部分之中的." (夏写时《中国戏剧美学浅探》,《文艺研究》1980 年6 期) 抒情性是中国古代戏曲一种独有的美学特征。

第五,主观性。

中国古代戏曲往往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倾向和强烈感情,直接对剧中人物进行褒贬,而西方戏剧则力求將思想倾向从情节和场面中自然地流露出来,对人物仅做客观的描绘.中国古代戏曲的这种主观性,与东方文化重主观表现有关,也与中国民间观众看戏时的爱憎倾向有关.观众的直接干预使戏曲必须态度鲜明、是非清楚。

第六,时代性。

中国古代戏曲大多取材于历史故事、白话小说,这与西方戏剧取材的广泛略有不同.有人仅据此认为中国古代戏曲缺乏时代性,与现实生活脱离太远.但这完全是误解.中国古代历来重視艺术的社会功能,戏曲也并不仅仅只是作为娱乐消遣的形式.中国古代戏曲虽然取材于现实生活的折射,但都或多或少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充满时代的气息。

下页:中国国粹—京剧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建议 | 关于本站 |
般若人生网·般若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50008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