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尔斯钢琴
DG 419 162-2
这张唱片得到的评价极高,是吉利尔斯在DG 灌录的贝多芬全部钢琴奏鸣曲唱片中最好的一张,也肯定是贝多芬这三首著名奏鸣曲的最佳演录。
《第二十一奏鸣曲》乃因贝多芬题赠给好友华尔斯坦伯爵而得名.但也有人称它为“黎明”,大概是觉得在引子般的第二乐章的朦胧晨意之后,紧接而来的末乐章的起首,有太阳喷薄而出的壮丽和畅美。
毋需我详细介绍,第二十三奏鸣曲《热情》肯定是人们最熟悉的,和前面说过的《悲怆》、《月光》一起,并称为贝多芬“三大奏鸣曲”.“大”者,名气也,而非篇幅.这首《热情》也可以看作是《华尔斯坦》的姐妹篇,也是首尾乐章较长,中间的慢乐章是即兴曲式的小间奏过渡,然后不间断地直接导入末乐章的快速而冲动的激流中。
《告别》是一首正式的标题作品.1809 年的普法战争中,法军逼近维也纳,挚友鲁道夫大公离城而去,贝多芬作此曲赠之.三个乐章都有小标题,即“告别”、“暌离”和“归来”.而各乐章的曲趣也的确如题所示: 告别是怅然的,暌离伴着思念,归来重聚的希望则令人欢欣鼓舞。
《暴风雨》是莎士比亚的著名戏剧,为后世西方音乐提供了一个灵感来源.至于贝多芬第十七首奏鸣曲同莎翁此剧有何相干,曾为贝多芬做过管家的安东·辛德勒在其所著贝多芬传记中透露说,有一回他问贝多芬这首奏鸣曲内容是什么,贝多芬的回答是要他去读莎翁的《暴风雨》.不过,音乐史家们通常认为辛德勒的话不太可信.同样地,我们对第二十九首的别名也不必过于认真,因为它实际上并没有特别的意义.德文的“槌子键琴” (Ham—merklavier) 就是指钢琴,因钢琴由琴槌击弦发声,与早先的靠拨弦发声的羽管键琴有所区别.贝多芬在1817—1818 年间写了第二十八首和这首第二十九首,说明是“为槌子键琴而作”,并且在一封给友人的信里说他已经决定把他所有的键盘作品都指定由槌子键琴 (即钢琴) 演奏.如今我们见到的情形也正是这样,因此《第二十九奏鸣曲》在这方面与贝多芬其它的奏鸣曲并无二致,只是人们习惯上仍专指Op.106 的第二十九首这首为“槌子键琴”。
但这个名称似乎还是影响了听众甚至演奏家们的判断.人们对它似乎总是期待着一种强有力的钢琴音响,而在众多唱片上也似乎总能听到比贝多芬其它奏鸣曲更多些,更凌厉些的敲击式的句子.总之,无论贝多芬当初的说明是否有特别强调这一点的意思,人们横竖是这样来欣赏它,接受它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