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正文 < 中医文摘 < 中医常识 < 中医中药 :般若人生网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糖尿病≠肾阴虚≠六味地黄丸
来源:伤精与养精 作者:彭鑫 ( 字号:   )

这一类人最可怜:糖尿病患者。这个风气不知道是谁带头的,好像所有的糖尿病人都是肾阴虚一样,大家都吃六味地黄丸。按照中医的理论,糖尿病类似古代的消渴病,古人大体分为三类,上中下三消。吃得多、喝得多、小便多、体重减少--三多一少,为其诊断标准。

但是现在很多糖尿病患者相反还很胖、吃的喝的也不多、小便也不是很多,但就是血糖高、尿糖高,那么问题来了,这些人在古代中医看来可能就不能划归为“消渴病”范围之列,这是第一个问题。

治疗消渴病的古方,按照张仲景金匮要略里面的记载,应该是“崔氏八味丸”,也就是现在的桂附地黄丸,也叫金匮肾气丸,用来治疗“饮一斗、小便一斗”的消渴病,后世医家总结为下消病,也就是肾气不足的消渴病。

现在糖尿病人的很多表现已经和古代消渴病患者的表现不一样了,而且古代消渴的下消病的古方是桂附地黄丸,也不是六味地黄丸,所以不能单纯的用,糖尿病=消渴=下消=六味地黄丸的逻辑来对应。

于是碰见糖尿病就用六味地黄丸治疗这种观点是有待商榷的。举个例子吧:

我在老家碰到一个患者,父亲的朋友,糖尿病快十年了,不知道听那个“老中医”(有时候老中医不一定是明白中医)的建议,说是糖尿病就服用六味地黄丸,结果吃了一年多,脸色越来越晦暗,小便越来越频,浑身气力不足,疲劳感特别强,一看这个人就是长期睡眠不好,疲劳的面色,找我看病。我毅然决然断然的说:“赶紧把六味地黄丸停了!”“那不是补肾的药吗?”“肾虚很多种,不适合您这一种!您自己吃了这么长时间感觉肾气足了么?以后再也别瞎吃药了”

于是我给他把脉,看舌,又问问一些症状,开了桂附地黄丸加上补充肾阳的中药服用,配合我博客里的“仙人揉腹”功法锻炼,半年之后再见,脸色有光了,疲劳感减轻了,精力充沛了,尿糖有所下降,对我的医术赞不绝口。

我说:“我这点东西在古人那里根本算不上什么,只不过规规矩矩的看病,就能达到这个效果,现在很多中医师看病不遵循中医的理论,治不好病也不反思,而且用西医的思路指导中医用药,最终结果就是南辕北辙,治不好病,使病人觉得中药疗效差,败坏了中医的名声!”(彭鑫)

下页:肾主骨生髓,脑为髓之海,益智仁的使用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建议 | 关于本站 |
般若人生网·般若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50008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