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正文 < 伶牙利嘴 < 文学故事 < 首页 :当前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老子论道
类别:文学故事 来源: ( 字号:   )

孔子已经51 岁了, 已经过了“知天命”年岁了, 还没有得道, 心里有些焦急, 于是, 他便到沛国去向老子求教。

二人刚一见面, 老子就问: “孔先生远道而来, 辛苦了.我听说您还是北方的贤人, 您也得道了吗? ”孔子回答说: “李先生 (老子姓李名耳) , 真是惭愧得很, 我已经五十出头了还没有得道.”老子又问: “孔先生, 不知您是如何求道的? ”孔子答说: “李先生, 我开始是通过历法算术去求道, 可是求了五年时间也没有得道.”老子又问.“李先生, 那后来呢? ”孔子回答说: “李先生, 后来我又通过阴阳去求道, 用了十二年时间还是没有得道.请先生不吝赐教.”

于是, 老子说: “孔先生, 这就对了.假如道可以像礼物一样献给别人, 大家就会把它进献给君主;假如道如同饮食那样送给别人, 人们就会把它进贡给父母;假如道可以告诉别人, 人们就会把它告诉自己的兄弟;假如道可以留给别人, 人们就会把它传给子孙.然而这些都是不可能的, 原因很简单, 由于自己心中没有主见, 道就下会在心中停留;又由于外面没有同内心契合, 道就不能推行.出自于内心的领司, 不为外面所接受, 圣人就不向外讲;由外面传入而内心对此没有主见, 圣人就把它放在心上.名声是天下共有的.不可过多取用;仁义, 就好比从前帝王住过的旅舍, 只可以住一夜而不可以久居, 住久了定有过失.”

“古代最聪明的人, 都是把道托寄于博爱众人和适宜的礼节之中, 逍遥于自由自在的境界里.生活在简陋的田地里, 立身于自给自足的园舍中, 所谓逍遥, 就是无为;简陋的生活和自给自足就是不求于人;不施舍给予, 自己就不耗费.古代的人把这种做法叫做采集性的行为.”

“追求富有的宫人, 不会让出他的俸禄;追求显名的人, 不会让出他的名声;迷恋权势的人, 下会让出他的权柄.当他们掌握这些时, 就感到恐惧;一旦失掉这些, 又会感到悲伤.这些人丝毫没有主见, 完全看不出他们竭力追求的是什么东西, 从自然的道理看来.这些人就好像是在受刑罚一样埋怨、恩惠、取得、给与、批评、教导、生、死、, 这八种是纠正人的行为的方法, 只有那些顺应自然变化而不僵化的人, 才能正确地运用这八种方法.因此, 自正的人, 才能正人.如果内心不能做到这样的话, 那他的心灵就不能舒畅, 也就得不到道.”

下页:老子巧言孔子败北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建议 | 关于本站 |
般若人生网·般若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50008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