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正文 < 文艺随笔 < 文学故事 < 首页 :当前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卜迦丘的《十日谈》
类别:文学杂谈 作者:叶灵凤 ( 字号:   )

象一切伟大的文艺名著一样, 卜迦丘的《十日谈》也是被人谈论得很多, 可是很少人曾经读完过的一本书.我们虽然早已有了删节过的不完全的中译本, 但看来恰如其他国家的许多卜迦丘的读者一般, 我们所欣赏的也不过是其中捉夜莺的趣谈或魔鬼进地狱的故事而已。

在意大利文学史上, 卜迦丘的《十日谈》曾与但丁的《神曲》并称.但丁的长诗题名是《神曲》, 《十日谈》则被称为“人曲”.一个是诗, 一个是散文, 一个描写未来的幻想生活, 一个描写眼前的现实生活.两部作品的风格和目的虽然不同, 但在文艺上的成就却是一样, 都是十四世纪所产生的一时无两的杰作.其实, 卜迦丘所描写的和但丁所描写的都是同一个世界, 不过但丁着重这一个世界的生活和另一个想象中的未来世界的关系, 卜迦丘则抛开了人和“神”的未来关系, 全部着重眼前这个世界的一切活动.在他的书中, 世界就是世界, 人就是人, 不管他或她的职业和地位如何, 他们都受着人性的支配.这就是这部作品被称为“人曲”的原因.西蒙斯在他的大著《意大利文艺复兴史》中说得好:

“但丁在他的神曲中企图对于世界的基本现象予以揭露, 并且赋予它们以永久的价值.他从人性与神的关系去着手, 注意这个世界的生活与坟墓那边生活的关系.卜迦丘则仅着重现世的现象, 无意去寻求经验的底下还有什么.他描绘世间就如眼见的世间, 肉就是肉, 自然就是自然, 并不暗示还有什么灵的问题.他将人类的生活看成是运气、诙谐、欲望和机智反覆的游戏.但丁从他灵魂的镜子中视察这个世界, 卜迦丘则用他的肉眼;但是这两个诗人和小说家却从同一人类中去采取题材, 在处理上都显示同样深切的理解”。

正因为卜迦丘在他的《十日谈》中将这个世界描写得太真实了, 太没有顾忌了, 遂使这本该是欢乐的泉源的好书 (作者自己曾表示写这本书的用意是这样) , 却招惹了许多愚昧的纷扰和褊狭的嫉愤.从它初出版以来, 这本书就被梵谛冈列入他们的禁书索引中, 经过了五六个世纪, 至今仍未解禁.同时, 在这期间, 伪善者对于这本书所表示的误解和愚昧, 并不曾因了人类文化的进展而有所醒悟。

乔奥伐里·卜迦丘, 这位《十日谈》的作者, 父亲是意大利人, 母亲是法国人.他是在巴黎出世的, 出生年代和日期没有准确的记载, 这是因为他父亲是在巴黎作客期间结识这个法国妇人的, 年代大约是一三一三年左右.他父亲后来似乎并未与这个法国妇人正式结婚, 因此有人说卜迦丘象达文西一样, 也是一个私生子, 甚至有人说他根本不是这个法国妇人生的.但无论如何, 他含有法兰西的血统却是一件没有人否认的事实.也许就是这一点渊源, 使得他的《十日谈》充满了法国中世纪文学特有的机智讽嘲和诙谐趣味。

卜迦丘的父亲是商人, 他跟随父亲回到佛罗伦梭以后, 父亲有意要使他成为商人, 后来又想他学习法律, 但这一切安排都不能阻止卜迦丘对于文学诗歌的爱好.他成为但丁的崇拜者, 曾写过一本但丁传, 这书至今仍是研究但丁生活的最可靠的资料.象但丁的伯特丽斯一样, 他也有一位爱人, 这是一个有夫之妇, 卜迦丘将她理想化了, 取名为费亚米妲, 用来媲美但丁的伯特丽斯, 后来并用这美丽的名字写了一部小说。

除了上述的两部作品外, 卜迦丘又写过好些长诗和散文, 但他主要的作品乃是《十日谈》, 而且仅是这一部书也尽够他不朽了.《十日谈》作于一三四八年至一三五三年之间.当时欧洲人还没有发明印刷, 这书只是借了抄本来流传, 直到一四七一年才有第一次印本出版, 因此这书也是欧洲最早的印本书之一。

《十日谈》 (Decameron) 的巧妙的结构和它得名的由来, 是这样的: 一三四八年左右, 佛罗伦梭发生了一场流行的大瘟疫, 死亡枕藉, 人烟空寂, 幸存的都纷纷逃往他处避疫.这其中有七位大家闺秀和三个富家青年, 也都是从佛罗伦梭逃避出来的, 偶然大家不约而同的在一座山顶上的别墅中见了面.因为是萍水相逢, 大家无事可做, 便互相讲故事消磨客中无聊的岁月.当时大家约定每天推一人轮流作主人, 每人每天要讲一个故事.这样一共讲了十天, 总共讲了一百个故事.恰好疫氛已过, 大家便互相告别各奔前程去了.因为这些故事都是在十天内讲出来的, 因此这书就名为《十日谈》。

卜迦丘实在是古今第一流的讲故事能手.在《十日谈》里, 他的态度冷静庄重, 不作无谓的指摘和嘲弄, 也不抛售廉价的同情.他不故作矜持, 也不回避猥亵, 但是从不诲淫.那一百个故事, 可说包括了人生的各方面, 有的诙谐风趣, 有的严肃凄凉, 但他却从不说教, 也不谩骂.他将贵族与平民, 闺秀与娼妇, 聪明人与蠢汉, 勇士与懦夫, 圣者与凡夫, 都看成一律, 看成都是一个“人”.而且在人生舞台上, 有时娼妇反比闺秀更为贤淑, 蠢汉更比聪明人占便宜, 而道貌岸然的圣者却时常会在凡夫俗子面前暴露了自己的真面目, 引起一般听众的喝采, 同时却激起了伪善者和卫道之士的老羞成怒.正因为这样, 这《十日谈》虽然时时受到指摘和诬蔑, 但仍为千万读者所爱好, 使他们从其中享受到了书本上的最大的娱乐。

《十日谈》里的故事, 多数并非卜迦丘的创作, 而是根据当时流传的各种故事加以改编的.因为说故事和听故事正是中世纪最流行的一种风尚.这些故事大都来自中东和印度, 有的出自希腊罗马古籍, 有的更是欧洲各国流传已久的民间故事.经过了卜迦丘巧妙的穿插和编排, 便成了一部古今无两的富有人情味的故事宝库.有一时期, 法国有些学者指摘卜迦丘的《十日谈》抄袭法国民间流传的寓言故事颇多, 但这并不能损害《十日谈》在文艺上的价值, 正如莎士比亚和乔叟虽然也从《十日谈》汲取他们的剧本和长诗题材, 但也并不减低他们的成就一般。

为了反抗僧侣们所标榜的不近人情的禁欲主义, 出现在黑暗的中世纪的这部《十日谈》, 可说是给后来的文艺复兴运动照耀开路的一具火把, 因为他首先将“人”的地位和权利从桎梏中解放出来了。

下页:茶花女与《漫侬镊实戈》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建议 | 关于本站 |
般若人生网·般若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50008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