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文学名家 < 文学故事 < 首页 :当前 
作家惠特曼简介
类别:美国作家 来源:

(Walt Whitman 1819-1892)

诗人.1819年5月31日出生于长岛.父亲务农, 因家贫迁居布鲁克林, 以木工为业, 承建房屋; 他对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和珉主思想家潘思的作品很感兴趣, 这使惠特曼也深受影响.惠特曼曾在公立学校求学, 任过乡村教师; 童年时还当过信差, 学过排字.后来在报馆工作, 又成为编辑.他喜欢游荡、冥想, 喜欢大自然的美景; 但是他更喜欢城市和大街小巷, 喜欢歌剧、舞蹈、演讲术, 喜欢阅读荷马、希腊悲剧以及但丁、莎士比亚的作品.1846年2月至1848年1月任《布鲁克林之鹰》的编辑.1848年去新奥尔良编辑报纸, 不久回到布鲁克林.此后的五、六年中, 他帮助年迈的父亲承建房屋, 经营小书店、小印刷厂, 自由散漫, 随意游荡; 与少年时一样, 尽情地和船夫、领航员、马车夫、机械工、渔夫、杂工等结交朋友。

1855年《草叶集》的第1版问世, 共收诗12首, 最后出第9版时共收诗383首.其中最长的一首, 即后来被称为《自己之歌》的那首诗.共1336行.这首诗的内容几乎包括了作者毕生的主要思想, 是作者最重要的诗歌之一.诗中多次提到了草叶: 草叶象征着一切平凡、普通的东西和平凡的普通人.这薄薄一册划时代的诗集受到了普遍的冷遇, 只有爱默生给诗人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惠特曼从这封信中得到巨大的鼓舞。

1856年, 第2版《草叶集》出版, 共收诗32首.《一路摆过布鲁克林渡口》是诗人最优秀的作品之一.此外, 《阔斧之歌》、《大路之歌》也是名篇。

1859年, 《星期六周刊》的圣诞专号上刊出了惠特曼的一首优秀抒情诗《从水不休止地摆动着的摇篮里》, 这是一首爱情和死亡的颂歌.次年应波士顿一出版家之请, 印行了《草叶集》第3版, 这本诗集算是第一次"正式出版".集中有124首新诗, 包括《从永不休止地摆动着的摇篮里》和3组分别名为《珉主之歌》、《亚当的子孙》、《芦笛》的诗歌。

南北战争期间, 惠特曼作为一个坚定的珉主战士, 显示了他的深刻的人道主义本色.战争激烈进行时, 他主动到华盛顿去充当护士, 终日尽心护理伤病的兵士, 以致严重损害了健康.他的生活十分艰苦, 借抄写度日, 把节省下的钱用在伤病员身上.他充当护士将近两年的时间中, 大约接触了10万名士兵, 有許多后来还一直和他保持联系。

战后惠特曼在内政部的印第安事务局任小职员, 不久部长发现他是《草叶集》的作者, 把他解职; 后来他在司法部长办公室供职, 工作8年.由于在内战中受到了锻炼, 增加了阅历, 政治思想认识也得到了提高, 他的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1865年, 惠特曼在纽约自费印行他在内战后期写的诗集《桴鼓集》, 其中囧收入新诗53首.几个月之后他又出版了一本续集, 其中有悼念林肯的名篇《最近紫丁香在庭院里开放的时候》。

1867年的《草叶集》第4版只有8首新诗, 但收入了《样鼓集》及其续集.值得注意的是1871年发表的长篇文章《珉主远景》, 它总结了作者的文艺观和政治主张。

《草叶集》的第5版在1871年和1872年各印刷了一次.第一次增收13首新诗, 第二次收入一般评论家公认为诗人最后一首重要的长诗《通向印度之路》和少数几首新诗.1873年1月惠特曼身患瘫痪症, 写作能力从此也一蹶不振.但他的乐观主义, 对生活的热爱和敏感, 他的珉主理想等还是至死不衰.他的晚年郁郁不得志, 除编印了几个版本外, 偶而写些诗文.1876年出版了《草叶集》的第6版, 以纪念独立宣言的100周年.这是一部包括散文作品在内的两卷集, 第一卷即第5版的内容, 第二卷他取名为《两条小溪》, 包括散文、18首新诗、《通向印度之路》和附诗, 诗句趋向于抽象.《草叶集》的第7版(1881-1882)的文字、每首诗的题目和排列的先后次序, 都己最后审定, 这一版共收20首新诗.惠特曼继续写诗, 直至1892年去世。

1882年诗人出版了他的散文集《典型的日子》, 其中包括《珉主远景》一文.1888年出版的《十一月枝桠》, 收入62首新诗和一些文章, 集中的诗篇后来收入《草叶集》的第8版(1889), 并成为"附诗一".1891年费城的出版家出版惠特曼的新作《再见吧, 我的幻想》, 其中的诗篇成为《草叶集》的"附诗二".《草叶集》的第9版(1892)包括"附诗一"、《七十之年》和"附诗二"《再见吧, 我的幻想》.诗人去世后的遗诗《老年的回声》, 作为"附诗".见1897至1898年出版的集子, 后采的全集也都收入.现在通用的全集, 是所谓"临终版", 即1892年出版的第9版。

下页:霍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