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古典文学 < 文学故事 < 首页 :当前 
有情原比无情苦
来源:红楼梦诗词鉴赏 作者: 发布

有情原比无情苦, 生死相关总在心.也是前缘天作合, 何妨黛玉泪淋淋。

[简释]

这是戚序本第二回回末的评诗。

此回是"演说荣国府", 没有正面写宝黛的事.当是贾雨村谈到秉正邪二气的人, "若生于公侯富贵之家, 则为情痴情种", 及冷子兴提起黛玉, 说不知她"将来之东床(丈夫)如何呢"等话, 促使批书人联想到后来宝黛的悲剧情节, 因而写诗发感慨的.或者竟是第三回回前的评诗误抄在二回之末的.这里值得注意的是第二句, 它可以当作《红楼梦曲·枉凝眉》中"一个枉自嗟呀, 一个空劳牵挂"这两句话的注脚: 黛玉痛惜宝玉受苦, 为其避祸离家的命运而担忧, 而"嗟呀"; 宝玉在流亡中得不到黛玉的音讯, 为其病体能否支持得住这样的打击而"牵挂".这就是所谓"生死相关总在心"的含义.

阴阳交结变无伦

阴阳交结变无伦, 幻境生时即是真.秋月春花谁不见, 朝睛暮雨自何因?

心肝一点劳牵恋, 可意偏长遇喜嗔.我爱世缘随分定, 至诚相戚作痴人。

[简释]

这首七律仅见于戚序本第四回, 是批书人所作.从诗的内容看, 不象是评"护官符"的, 很可能原是第五回的评诗, 抄错了位置.诗中所感也不限于一回中的情节, 而是关系到全书的。

诗的立意是对悲喜皆幻、万境归空的说法作翻案文章, 认为幻境不幻, 因为天地间阴阳变化本是无比多样的.比如有花容月貌之妍, 也有阴晴风雨之变.春去秋来, 朝晴暮雨, 月圆月缺, 花开花落, 谁能说出它的因与果、真与幻来? 人又何尝不是如此! 既有心肝相托之诚, 便难免牵恋悬念之苦; 相爱的人在一起也反而会常有时喜时嗔的情形.所以, 任凭宿分决定有缘无缘好了, 何必怨天尤命, 非要生旦团圆不可呢? 若事事遂意, 便无所谓至诚.即如宝黛二人, 一个为同心的危难毫不顾惜自己, 流尽了全部眼泪; 一个因知己的死去对现实感到幻灭, 宁可摔掉他一家亲人所宝爱的命根子而弃家为僧, 因而都被人目为"情痴".但是作诗人说: 这有什么不好呢? 我就爱这种能够至诚相感的痴人.

万种豪华原是幻

万种豪华原是幻, 何尝造孽, 何是风流!

曲终人散有谁留? 为甚营求, 只爱蝇头!

一番遭遇几多愁? 点水根由, 泉涌难酬!

[简释]

此曲在戚序本第五回前, 是批书人所作。

首句说世上豪华原如梦中幻境, 无所谓造孽和风流."曲终人散"指梦中听曲之事, 又喻说小说终局, 群芳落尽, "树倒猢狲散".用唐代钱起《湘灵鼓瑟》诗: "曲终人不见, 江上数峰青.""点水"指灌溉绛珠草的甘露水."泉涌"指黛玉"还债"的眼泪。

此曲与续书所写都相反.续书结局是"家道复初", "兰桂齐芳", 成了"曲终奏雅".续书还劝人们要报"天恩祖德", 即使出家为僧, 也不妨先"营求""蜗角虚名, 蝇头微利".又写黛玉听说宝玉要娶宝姊姊, 心里燃起一腔怨恨之火, 把用来"还债"的眼泪都烧干了; 相反的宝玉倒因为己结过婚, 头脑忽然清醒, 觉得对不起知己, 便到黛玉灵前致哀, "哭得死去活来".这样便成了神瑛侍者用"泉涌"之泪去"酬"绛珠仙子的"债"了.

下页:岑参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