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唐宋诗词 < 文学故事 < 首页 :当前 
杜甫
来源:唐宋诗词欣赏 作者:

春望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作者杜甫简介〗杜甫 (712~770) , 字子美.原籍襄阳, 后迁居巩县 (今属河南) .杜审言之孙.开元后期漫游各地, 居长安十年.肃宗时, 授左拾遗.安史之乱平定后还京, 寻出为华州司功参军, 后弃官居秦州同谷, 又移居成都.晚年出蜀, 病死于湘江旅途中.被称为"诗史"。

〖简注〗①"国", 国都, 指长安.②"感时", 感伤时事.③"恨别", 深恨离别.④"烽火连三月", 指安史之乱整整延续了一个春天.⑤"簪", 绾发用的插针。

〖导读〗这是唐肃宗至德二年三月, 诗人被安禄山叛军俘获困居长安时写的一首触景生情的诗.首联写国都沦陷, 山河依旧, 春满长安, 只是失去了往日的繁华景象."破"字令人怵目惊心."草木深", 则是满目萧条的写照.次联是抒情, 写诗人感念时事, 痛恨别离, 见春花而落泪, 闻鸟鸣而惊心.感情深沉悲痛.第三联转写由于战争隔绝, 音讯早断, 诗人盼望平安家书的迫切心情.末联写思念亲人, 忧心国事的惨寂情态."更短", 即见衰老之形, 又状忧愁之深.这首诗, 深切地表明了诗人对国事的关心, 也蕴含着希望早日平叛, 使国家安宁, 人民乐业, 个人生活改观的良好愿望。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简注〗①"当春", 正当春天需要雨水的时候.②"潜", 悄悄地.③"润物", 滋润万物.④"野径", 旷野中的道路.⑤"花重", 花饱含着雨水而显得沉重.⑥"锦官城", 古代成都的别称。

〖导读〗这是诗人寓居成都城描写春雨的一首诗.首联切合题意"喜雨", 用"好"宇点出.雨之所以"好", 是因为"当春", 正需要下雨的季节"发生".这是拟人的写法, 读来显得亲切.第二联是对"好雨"的形象进行细微生动的描写."潜入夜"、"细无声"前后对应, 表明"入夜"的是和风细雨, 旨在润物."潜"、"无"意味深长, 耐人品味.这两句, 是具体地写"好".第三联写的是旷远景象, 正贴合雨夜所见, 既生动真切, 又表现了春雨绵绵的实况.这是用景物进一步烘托"好".末联是描写次晨看成都雨后的一片艳丽的景色."红湿"、"花重", 既概括而又典型, 发人联想.这句虽是"虚"写, 但又与"实"融合一体, 构成一幅和谐幽美的春夜喜雨图.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简注〗①"河南", 指黄河以南洛阳、相州一带.②"河北", 指黄河以北, 今河北省北部一带.③"剑外", 剑门关以南地区, 这里泛指四川.④"蓟北", 指唐代幽州、蓟州地区, 今河北省北部, 是安史叛军的老巢.⑤"却看", 回头看.⑥"即", 即刻。

〖导读〗这是一首描写听到胜利消息后, 充满欢乐的激情的七言律诗.首联首句写传来胜利的喜讯."忽"字表明消息突然, 出人意料, 有山洪突发之势.次句则接写"初闻"时的反常情态.涕泪满衣裳, 是乐极生悲, 悲喜交聚的逼真写照.第二联以转作承, 直接抒写狂喜的场面."却看妻子", "漫卷诗书", 状出了狂喜的情态."却"字、"漫"字, 用词别致, 传神逼真.第三联随即设想此后的美好打算, 是对"喜欲狂"的进一步描述.末联提出了北归的具体路线."巴峡"、"巫峡"、"襄阳"、"洛阳", 并用"从"、"穿"、"下"、"向"等词语串接, 形成活泼流走的流水对, 表现了诗人急切回乡的感情.全诗笔墨流畅, 感情喷发, 奔腾着欢欣鼓舞的胜利激情, 为千古所传诵。

下页:杜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