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正文 < 名人的童年 < 文学故事 < 首页 :当前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志在鸿鹄-茅盾
来源:历代名人的童年 作者: ( 字号:   )

茅盾 (1896~1981) , 字雁冰, 浙江桐乡人, 中国文学巨匠, 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 一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小说、散文.其中《子夜》《林家铺子》《白杨礼赞》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他原名沈德鸿, 茅盾是发表第一部小说《幻灭》时使用的笔名。

童年时代的茅盾, 就表现出了对文学的浓厚兴趣以及非凡的文学天赋.在上小学时, 茅盾就爱看旧小说.他家屋后有一间堆放破烂的小屋, 不知哪位叔祖在那里放了一板箱杂七杂八的书籍, 其中就有《七侠五义》《西游记》《三国演义》之类的旧小说, 茅盾找到了这些书, 立即被其中动人情节吸引住了, 他爱不释手, 有空就偷偷翻看.过去, 这些旧小说被称为闲书, 父母一般是禁止自己的子女看的, 认为那些书不是正经的学问, 看了无用.茅盾的父亲主张搞实业, 希望儿子将来学理工科, 也不主张茅盾看这些闲书.但他的思想比较开明, 当他知道茅盾喜欢看旧小说时, 并没有严厉禁止.他认为小孩子读读这些闲书, 虽无大用, 也可以弄通文理, 所以, 他又把一本石印的《后西游记》拿给茅盾看。

9 岁的时候, 有一次茅盾跟他的母亲一起到舅舅家去度夏.茅盾的舅舅是个中医, 家里也有不少旧小说.茅盾在那里找到了《野叟曝言》, 只花了三天半时间就读完了.这是清代的一部通俗小说, 共一百五十四回, 約一百万字, 曾自称"天下第一奇书".茅盾的舅舅知道他很短的时间就看完了《野叟曝言》, 也很是吃惊.从此对他刮目相看.这种广泛的、大量的阅读, 不仅提高了茅盾的文学素养, 而且也在无形中培养了他的写作能力.在小学里, 茅盾的各门功课都名列前茅, 每次考试他总能得到奖品.特别是他的作文更是出名.有一年茅盾遇上了童年会考, 他参加了这次隆重的考试.会考的作文题是《论富国强兵之道》, 茅盾很快就写了一篇四百多字的议论文, 文章的最后一句是"大丈夫当以天下为己任".主持会考的老师对茅盾的文章大加称赞, 并在最后一句上加了密圈, 写了如下评语: "十二岁小儿, 能作此语, 莫谓祖国无人也."

进入中学后, 茅盾在名师的指导下, 更加广泛地学习了中国古典文学, 他的作文水平也突飞猛进.在湖州中学读书时, 他幸运地遇上了钱念劬先生.钱先生曾在日本、俄国、法国、意大利、荷兰等国作过外交官, 通晓世界大事, 学贯中西, 是一位很有名望的大学问家.有一次钱先生让茅盾他们作文, 却不出任何题目, 他让学生们自己选题, 任意写, 很多学生对此作文茫然不知所措.茅盾却借鉴庄子《逍遥游》中的寓意, 写了一篇五六百字的文章, 题名《志在鸿鹄》.文中写了一只大鸟展翅高飞, 在空中翱翔, 嘲笑下边仰着脸看, 无可奈何的猎人.这是一篇寓言, 茅盾借对大鸟形象的描写, 表现了自己的少年壮志.而且, 文章的题目又与茅盾的名字德鸿暗暗相合, 因此, 茅盾也是借此自抒胸臆.这篇文章思想高远, 想象丰富, 形象生动.钱念劬先生很是赏识, 写了如此批语: "是将来能为文者."钱先生的预见没有错, 茅盾以后果然成为著名文学家。

湖州中学还有个文学修养很高的杨笏斋老师.茅盾曾跟着他学习写骈体文.有一次茅盾写了篇题为《记梦》的骈文, 写自己暑假回家, 到外祖母家歇夏, 外祖母家的宝姨乘机出了一副对联考他.上联是"万事福兮祸所伏", 下联是"百年力与命相持."要他指明上下联的出处.他指出上联出自老子的《道德经》, 下联出自列子《力命篇》.宝姨又问他: "这“命”字易解, “力”字指什么?"他答不上来, 说去问妈妈.这时外祖母叫吃西瓜, 宝姨拉着他便走, 走在门槛上绊了一下, 梦就惊醒了.文中写的这个梦虽很平常, 但其中的考题却并不简单.一个十几岁的小孩子能写出这些内容, 足见茅盾的知识十分渊博了.杨老师对这篇五百多字骈文也很欣赏, 认为构思新颖, 文字不俗。

从这些地方都可似看出, 少年时代的茅盾不仅有着很高的天赋, 而且有着远大志向和刻苦学习的精神.后来, 茅盾回忆自己的青少年时代时曾说过: "如果有谁不觉得整个世界是他的, 那他一定不是好中学生."

下页:“四个耳朵”-聂耳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建议 | 关于本站 |
般若人生网·般若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50008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