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名人的童年 < 文学故事 < 首页 :当前 
志在鸿鹄-茅盾
来源:历代名人的童年 作者:

茅盾 (1896~1981) , 字雁冰, 浙江桐乡人, 中国文学巨匠, 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 一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小说、散文.其中《子夜》《林家铺子》《白杨礼赞》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他原名沈德鸿, 茅盾是发表第一部小说《幻灭》时使用的笔名。

童年时代的茅盾, 就表现出了对文学的浓厚兴趣以及非凡的文学天赋.在上小学时, 茅盾就爱看旧小说.他家屋后有一间堆放破烂的小屋, 不知哪位叔祖在那里放了一板箱杂七杂八的书籍, 其中就有《七侠五义》《西游记》《三国演义》之类的旧小说, 茅盾找到了这些书, 立即被其中动人情节吸引住了, 他爱不释手, 有空就偷偷翻看.过去, 这些旧小说被称为闲书, 父母一般是禁止自己的子女看的, 认为那些书不是正经的学问, 看了无用.茅盾的父亲主张搞实业, 希望儿子将来学理工科, 也不主张茅盾看这些闲书.但他的思想比较开明, 当他知道茅盾喜欢看旧小说时, 并没有严厉禁止.他认为小孩子读读这些闲书, 虽无大用, 也可以弄通文理, 所以, 他又把一本石印的《后西游记》拿给茅盾看。

9 岁的时候, 有一次茅盾跟他的母亲一起到舅舅家去度夏.茅盾的舅舅是个中医, 家里也有不少旧小说.茅盾在那里找到了《野叟曝言》, 只花了三天半时间就读完了.这是清代的一部通俗小说, 共一百五十四回, 約一百万字, 曾自称"天下第一奇书".茅盾的舅舅知道他很短的时间就看完了《野叟曝言》, 也很是吃惊.从此对他刮目相看.这种广泛的、大量的阅读, 不仅提高了茅盾的文学素养, 而且也在无形中培养了他的写作能力.在小学里, 茅盾的各门功课都名列前茅, 每次考试他总能得到奖品.特别是他的作文更是出名.有一年茅盾遇上了童年会考, 他参加了这次隆重的考试.会考的作文题是《论富国强兵之道》, 茅盾很快就写了一篇四百多字的议论文, 文章的最后一句是"大丈夫当以天下为己任".主持会考的老师对茅盾的文章大加称赞, 并在最后一句上加了密圈, 写了如下评语: "十二岁小儿, 能作此语, 莫谓祖国无人也."

进入中学后, 茅盾在名师的指导下, 更加广泛地学习了中国古典文学, 他的作文水平也突飞猛进.在湖州中学读书时, 他幸运地遇上了钱念劬先生.钱先生曾在日本、俄国、法国、意大利、荷兰等国作过外交官, 通晓世界大事, 学贯中西, 是一位很有名望的大学问家.有一次钱先生让茅盾他们作文, 却不出任何题目, 他让学生们自己选题, 任意写, 很多学生对此作文茫然不知所措.茅盾却借鉴庄子《逍遥游》中的寓意, 写了一篇五六百字的文章, 题名《志在鸿鹄》.文中写了一只大鸟展翅高飞, 在空中翱翔, 嘲笑下边仰着脸看, 无可奈何的猎人.这是一篇寓言, 茅盾借对大鸟形象的描写, 表现了自己的少年壮志.而且, 文章的题目又与茅盾的名字德鸿暗暗相合, 因此, 茅盾也是借此自抒胸臆.这篇文章思想高远, 想象丰富, 形象生动.钱念劬先生很是赏识, 写了如此批语: "是将来能为文者."钱先生的预见没有错, 茅盾以后果然成为著名文学家。

湖州中学还有个文学修养很高的杨笏斋老师.茅盾曾跟着他学习写骈体文.有一次茅盾写了篇题为《记梦》的骈文, 写自己暑假回家, 到外祖母家歇夏, 外祖母家的宝姨乘机出了一副对联考他.上联是"万事福兮祸所伏", 下联是"百年力与命相持."要他指明上下联的出处.他指出上联出自老子的《道德经》, 下联出自列子《力命篇》.宝姨又问他: "这“命”字易解, “力”字指什么?"他答不上来, 说去问妈妈.这时外祖母叫吃西瓜, 宝姨拉着他便走, 走在门槛上绊了一下, 梦就惊醒了.文中写的这个梦虽很平常, 但其中的考题却并不简单.一个十几岁的小孩子能写出这些内容, 足见茅盾的知识十分渊博了.杨老师对这篇五百多字骈文也很欣赏, 认为构思新颖, 文字不俗。

从这些地方都可似看出, 少年时代的茅盾不仅有着很高的天赋, 而且有着远大志向和刻苦学习的精神.后来, 茅盾回忆自己的青少年时代时曾说过: "如果有谁不觉得整个世界是他的, 那他一定不是好中学生."

下页:“四个耳朵”-聂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