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散文赏析 < 文学故事 < 首页 :当前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来源:古代散文赏析 作者:柳宗元

(选自《唐柳先生集》)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①,闻水声,如鸣珮环②,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③,近岸卷石底以出④,为坻(chí),为屿,为坻(kān),为岩⑤。青树翠蔓⑥,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⑦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yǐ)然⑧不动,俶(chù)尔远逝⑨,往来翕忽⑩,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11)。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12)。隶(13)而从者:崔氏二小生(14),曰恕己,曰奉壹。

[柳宗元简介]柳宗元(公元773—819),唐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世称柳河东。官至礼部员外郎。参加主张革新的王叔文集团失败后,被贬为邵州(今湖南宝庆)刺史,再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后病死在柳州任上。

柳宗元与韩愈皆倡导古文运动,同被列入“唐宋八大家”,并称“韩柳”。他的文学创作非常丰富,长期的贬谪生活,使他有机会接近下层人民,了解社会现实,所以他这时的诗文作品,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生活的许多重要方面,同情人民疾苦,有强烈的现实意义。他的散文长于政论、寓言和山水游记,立意清新,章法严谨,语言精炼,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诗风格清峭。著有《柳河东集》、《河东先生集》。

①篁竹:竹林。

②如鸣珮环:即“如珮环鸣”。珮、环:都是古人佩带在身上的玉制装饰品,走路时相碰撞。用此形容水声和谐动听,故云“鸣”。

③全石以为底:全石:整块石头。全:一作“泉”。作“泉”,则本句应断为“泉,石以为底”。

④卷石底以出:即“石底卷以出”。以:而。

⑤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坻:水中高地。屿:小岛。嵁:不平的岩石。岩:有石窟的岩石。

⑥“青树”三句:蔓:蔓草。蒙络:遮蔽缠绕。摇缀:摇动相连。披拂:被风吹动的样子。

⑦可:大约。

⑧佁然:痴呆不动的样子。佁:原作“怡”。

⑨俶尔远逝:俶尔:突然动起来。逝:往,去。

⑩翕(音xī西)忽:轻快疾速的样子。

(11) 悄怆:冷寂悲伤。一说,寂静的意思。邃:深。

(12)“吴武陵”句:吴武陵:信州人,元和初进士。元吴平度裴济时,曾献策,后为韶州刺史。柳宗元谪永州时,吴武陵亦在永州。当柳宗元为柳州刺史时,吴武陵北还。龚古:作者友人,未详。

(13) 隶:附着。

(14)崔氏二小生:崔简之子。按,崔简是作者的姐夫。

[导读]在我国古典文学的发展过程中,山水游记应该说始于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是他的“永州八记”中最精彩的一篇。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全文突出描写了小石潭环境的幽美静穆,写水、写鱼、写树木、写岩石,写得很细腻,笔调又很清新。显示出作者善于用清词丽句描画它们的细微之处,又能用明快的笔触,勾勒出整体形象,宛如一幅富有诗情画意的图画。尤其是文中对清冽空明的潭水中活泼生趣的游鱼描写,用笔清妙,更使作品增添了神韵色泽。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是一篇语言精美,形象逼真的优秀山水游记。全文布局紧凑,构图简明,描写生动,逼真细致,语言精洁,含蓄不露,这正是柳文“清深”、“峻洁”的特色。他的笔中有情,那贬官后羁旅孤寂的心情,隐约可见。因此全文有着一种高洁、幽邃、凄清的美。文中大体上用韵,句子很短,但句句实在,没有空泛之语。巧妙、适当的比喻丰富了形象,使人产生联想,又丝毫无矫揉造作的感觉。

下页:读孟尝君传 王安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