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散文之最 < 文学故事 < 首页 :当前 
最具战斗性的近代政论文-《革命军》
来源:文学百科 专题:文学之最

最具战斗性的近代政论文, 是辛亥革命时期的《革命军》.作者邹容 (1885—1905) , 字蔚丹, 四川巴县人.13 岁参加童子试, 因试题古怪而不满, 当场与考官顶撞并愤然罢考.1898 年维新运动被封建顽固派镇压, 谭嗣同等“六君子”英勇就义, 他将谭嗣同的遗像挂在教室的座位旁边, 并写诗敬赞, 表示要继其遗志而前进, 后被重庆经学院除名.1901 年考上四川官费留日学生, 但因思想进步又被除名.1902 年自费留日学习.其间他将品质恶劣、道德败坏、清政俯派去管理留日学生的监督姚文甫的发辫剪掉并悬挂示众.因此, 邹容被清政俯驻日公使蔡钧会同日本外务省强迫回国.后在上海结识了曾7 次被捕、3 次入狱、“有学问的革命家”章太炎, 一起参加爱国文社革命活动, 并写成了酝酿已久的长达2 万多言的《革命军》, 于1903 年4 月公开出版.《革命军》是辛亥革命前夕一部宣传反对封建、主张珉主革命的重要著作, 是激励人民进行珉主革命的有力武器.它出版之后, 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被誉为震撼宇宙的“雷霆”之声.文章似“天清地白, 霹雳一声”, 旨在“惊数千年之睡狮而起舞, 是在革命, 是在独立”, “扫除数千年种种之专治政体”.作者举起鲜明的革命旗帜, 打破传统古文“蕴藉”尔雅的桎梏, 以十分昂扬的感情和有力的节奏歌颂革命, 呼号革命, 说“革命”是“天演之公例”, 是“世界之公理”, 是“争存亡过渡时代之要义”, 是顺天应人之举, 是“去腐朽而存善良”、“由野蛮而进文明”、“除奴隶而为主人”之良策.高呼: “革命! 革命! ”告诫人们“得之则生, 不得则死, 毋退步, 毋中立, 毋徘徊”.以其激昂慷慨、气势逼人的语调, 从多方面论述了革命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富于强烈的节奏感和音韵美.文中还揭露了清王朝对人民的残酷统治和“与其授家奴, 不如赠邻友”的割地卖国罪行.并以犀利的笔锋, 入木三分地讽刺了地主土豪和清政俯搜刮民脂民膏的剥削行径.文章还揭露了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的歧视和压迫, 在痛心于国人、麻木于奴隶牛马处境的同时, 抨击了造成人民奴性的封建专治制度, 提出了资产阶级的革命教育理想和建立共和国的具体政治纲领.作者以无比的热情高呼: “我皇汉民族四万万男女同胞”参加“革命”, 并将“革命”作为“人人应有之义务”和“日日不缺之饮食”, 要“抛尔头颅, 暴尔肝脑, 与尔之世仇满洲人、与尔之公敌爱新觉罗氏相驰骋于枪林弹雨中;然后再扫荡干涉尔主权外来之恶魔, 则尔之污点可洗, 尔祖国之民誉飞扬”.接着又以其豪迈乐观的精神, 展示了革命的大好形势, 鼓舞四万万同胞奋起战斗: “尔之独立旅已高标于霄;尔之自由钟已哄哄于禹域;尔之独立厅已雄镇于中央;尔之纪念碑已高耸于高岗;尔之自由神已左手指天, 右手指地, 为尔而出现.”作品不仅具有强烈的战斗性, 而且富于浓郁的文学色彩.其思想尖锐、感情奔放、结构完整、层次井然、逻辑严密, 颇具哲理, 富于感染力和鼓舞力, 语言明晰流畅, 使散文在通俗化的进程中大大前进了一步, 可说它是一篇表现革命内容的新体散文.《革命军》为了“革命”和“独立”, 确如“天清地白, 霹雳一声”, 惊数千年之睡狮而起舞, 重重地敲响了清王朝乃至数千年来的封建专治的丧钟, 成为了伟大的辛亥革命的一支号角, 清廷为此惶惶不可终日, 不仅逮捕了邹容, 而且查禁了载文赞扬《革命军》的爱国文社和《苏报》, 逮捕了章太炎等人.1905 年4 月, 年仅21 岁的邹容, 在狱中被折磨而死.噩耗传出后, 普天恸哭, 柳亚子等许多爱国诗人噙泪赋诗悼念.鲁迅高度赞誉说: “倘说影响, 别的千言万语, 大概都抵不过浅近直截的"革命军马前卒"邹容所作的《革命军》.”

下页:最著名的散文家-韩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