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散文之最 < 文学故事 < 首页 :当前 
最伟大的历史学家-司马迁
来源:文学百科 专题:文学之最

最伟大的历史学家, 是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 (约前145—约前87) .字子长, 夏阳龙门 (今陕西韩城南) 人.其父司马谈, 博学多才, 在汉武帝时任太史令.司马迁自幼受到父亲良好的熏陶.10 岁就学于长安.20 岁开始漫游生活, 游踪几遍全国, 到处考察历史遗迹, 接触社会各阶层不同人物, 了解地方风土人情, 采集传闻异说.20 多岁入朝任郎中, 随武帝又游历了更多的地方.这些实践活动, 不仅丰富了司马迁的历史知识和生活经验, 扩大了司马迁的胸襟和眼界, 更为重要的是使他接触到了广大人民的经济生活, 体会到了人民的思想感情和愿望, 为他尔后著作《史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武帝元封三年 (前108 年) , 他继父之职任太史令, 有机博览皇家藏书.太初元年 (前104 年) , 42 岁的司马迁参与修订完成了“太初历”, 并继承父亲遗志开始了伟大的《史记》的写作.天汉二年 (前99 年) , 正值司马迁专心著述之时, 他却遭到了巨大的灾难.他认为汉将李陵投降匈奴实出无奈, 到时必会寻机归汉, 因此上书为其辩解而获罪下狱, 被处宫刑.这突如其来的奇耻大辱的巨大打击, 曾使他心生死念.但从他后来在著名的《报任安书》中提出的“西伯拘而演《周易》, 仲尼厄而作《春秋》,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孙子髌脚《兵法》修列, 不韦迁蜀世传《吕览》, 韩非囚秦《说难》、《孤愤》”等先圣先贤大难有成的历史事实中, 可见他在绝望时完全看到了自己成功的希望.他还认识到“人固有一死.死, 有重于泰山, 或轻于鸿毛”, 树立了正确的生死观.于是, 他“就极刑而无愠色”, 决心“隐忍苟活”, 以完成《史记》著作的伟业.出狱后, 虽迁升中书令, 但实与宦者无异, 更激起了他忍辱含垢、发愤著书的决心, 并在书中不少篇章流露了他不幸的遭遇、内心的愤怒与不平.他在历时10 年的艰辛之后, 于武帝太始四年 (前93 年) 前后, 终于完成了《史记》这部光辉的历史和文学巨著, 为世人留下了一份极其珍贵的遗产.司马迁还有赋作8 篇, 今仅存《悲士不遇赋》1 篇.原有集1 卷但已佚, 今仅存《报任安书》.司马迁的光辉著作和他那胸怀大志、顽强抗争的崇高精神, 对后世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下页:现代最有影响的回忆散文集-《朝花夕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