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诗歌之最 < 文学故事 < 首页 :当前 
最著名的抗元爱国诗人-文天祥
来源:文学百科 专题:文学之最

最著名的抗元爱国诗人, 是南宋末期政治家、民族英雄文天祥 (1236—1283) .字履善, 又字宋瑞, 自号文山, 庐陵 (今江西吉安市) 人.自幼敬仰忠臣义士.1250 年举进士第一.后历任湖南提刑, 知瑞、赣等州.1259年, 蒙古大军兵渡淮河, 由湖北黄陂突破长江天堑, 进逼鄂州 (今湖北武昌) .宦官董宋臣主张迁都苟安, 文天祥坚决反对, 上疏请斩董宋臣, 并提出御敌大计, 阻止元军侵犯, 但未被采纳.1275 年, 元兵渡江长驱东下, 大举进犯江南.文天祥在江西赣州起兵5 万, 尽倾家资以充军费, 北上抗击, 保卫南宋都城临安 (今浙江杭州) .1276 年, 临安被元军包围.文天祥受命于危难之时, 出使于艰难之际, 任右丞相 (宰相) 兼枢密使 (最高军政长官) , 奉命前往敌营谈判.因义正辞严, 据理力争, 又因叛将吕师孟已构恶于前, 贾余庆又献谄于后, 加之南宋统治集团又派人前往元营求降, 文天祥被元兵拘留, 押解北上.行至镇江虎口脱险.至真州, 欲谋连兵大举, 以图复国中兴.然险恶四起, 颠沛流离, 九死一生.流亡至通州 (今江苏南通) , 由海道辗转至福建.1276 年5 月, 在福州拥立端宗, 图谋恢复, 起兵抗敌, 转战东南.1277 年, 进兵江西, 收复州县多处.不久被元重兵所败, 退入广东, 顽强抵抗.1278 年12 月20 日, 在五坡岭 (今广东海丰北) , 遭元兵袭击, 虽奋力抗击, 终寡不敌众, 兵败被俘.1279 年, 元兵押文天祥经海道至崖山 (今广东新会) 南海中, 准备破灭南宋朝廷的最后根据地, 却受到了宋军的顽强抵抗.元将张弘范逼迫文天祥给保卫崖山的宋军统帅张世杰写信劝降.文天祥严正拒绝, 并把途中所写《过零丁洋》一诗给张弘范看, 以表明自己坚定不移的爱国思想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崖山战败, 宋朝灭亡.同年10 月, 文天祥被押至燕京 (今北京) .在囚禁的4 年中, 元统治者一再威逼利诱, 要他投降, 但他始终不屈.敌人百般折磨, 软硬兼施, 终未得逞.1283 年1 月9 日, 杰出的爱国诗人文天祥在柴市从容就义, 壮烈殉国.在南宋危亡之时, 腐败的统治集团一味苟安享乐, 不惜一再割地称臣, 最后竟将锦秀河山俯首贴耳送给元人.而民族英雄文天祥, 却针锋相对, 寸土血战, 百折不挠, 宁死不屈, 表现了诗人光辉的民族气节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文天祥所作诗歌, 以德祐二年 (1276 年) 为界, 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受江湖影响, 诗风比较平淡.后期因艰苦卓绝的斗争实践和忠贞不渝的爱国思想的驱使, 努力学习杜甫的现实主义精神和艺术风格, 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其主要作品分别收在《指南录》和《指南后录》及《吟啸集》中.内容多记述战斗生活, 表现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扬子江》一诗中“臣心一片磁针石, 不指南方不肯休”一句, 是他在战乱中编写的纪事诗集《指南录》命名的根据, 表现了诗人百折不挠、忠贞不移、力图恢复的爱国意志.在北赴元营期间, 他怒斥敌酋, 痛骂叛贼, “及于死者, 不知其几矣! ”.在出生入死的斗争中, 他所想到的, 仍是“但令身未死, 随力报乾坤”, 毅然负起“存亡国, 继绝世”的艰难重任.他在被俘后所写的诗篇, 表现了他在国破家亡后的悲凉身世和永别故国乡土的沉痛心情.“满地芦花和我老, 旧家燕子傍谁飞? ”令人痛不忍读.他深知自己誓死不降, 定是必死无疑, 但他甘愿“从今别却江南路, 化作啼鹃带血归”.他另一些诗则更为重要, 表现了他在敌人面前至死不屈、坚持民族气节的光辉品质.在《过零丁洋》一诗中,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一句, 表达了诗人决心坚持正义、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它既是诗人崇高爱国思想的结晶, 也是诗人奉献给后世做人的金玉良言, 脍炙人口, 传诵千古, 不知鼓舞了后世多少英雄豪杰和仁人志士.他在北上燕京途中所写的另一部分诗, 歌颂了忠肝义胆的历史人物, 表达了他的爱国志节.《白沟河》一诗, 既表现了他坚持民族气节的自豪感, 也表现了他对民族光明前途的坚定信念.他这些宝贵的思想信念, 在他狱中所作的《正气歌》中, 表现得尤为集中、鲜明和强烈.这既是他的一篇杰作, 也是他在就义前奉献给世人的一份珍贵遗产.其诗记叙狱中生活, 其中“是气所磅礴, 凛烈万古存, 当其贯日月, 生死安足论”, 通过名垂青史的历史人物, 歌颂了永远充塞长天大地的浩然正气——中华民族传统的民族气节, 反映英勇顽强的斗争意志.其诗从容自然, 感情强烈、笔墨酣畅、动人心魄, 充分展示了诗人崇高的精神面貌.他的词, 感情沉痛, 意气激昂, 同样抒写了亡国之痛和爱国之情, 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在宋末“文体破碎, 诗体卑弱”的情况下, 文天祥以其忠义奋发之情发而为诗, 紧贴时事, 直抒胸臆, 表现了他坚贞的民族气节和昂扬的斗争意志, 慷慨悲壮, 激切感人, 不但为宋诗增添了耀眼的光彩, 而且为后世反侵略、反压迫的人民树起了一块不朽的丰碑。

下页:存诗最多的爱国诗人-陆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