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文章正文 < 佛学典故 < 文学故事 < 休闲文摘:当前位置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那律天眼,中道学法
来源:佛教故事 作者: ( 字号:   )

阿那律于佛弟子中之所以称天眼第一者,乃因佛为大会群众说法时,那律坐眠,佛见而呵之曰:“今如来说法,汝为何而眠?夫眠者,心意闭塞,与死何异?”自此那律即发大惭愧,克心自誓,不敢复眠,如是逐日累月,眼便失明。为何人不睡眠,眼便失明?原因眼有二食,一、视色,二、睡眠。

五情亦各有二食,得食者,六根乃全,以眼失食,故丧眼根。佛见那律失明,遂命耆域治之。耆域曰:“不眠不可治。”由是那律肉眼复明之希望全无,五百弟子,无不为之太息。一日,那律扪摸补衣,请人贯针不得,于是左右唱言:“谁求福者,与我贯针。”是时适逢世尊到来,对那律言:“我与汝贯针。”那律问曰:“是谁?”答:“我是佛陀。”那律思惟,佛已福足,犹尚求福,况薄福之凡夫。于是,内衷愧感交结,驰向佛视,以至心故,复仗佛力,忽得天眼,再复精细思惟,便得罗汉。

凡得罗汉,皆有三眼:一、肉眼,二、天眼,三、慧眼。三眼视者,以杂观故。恐肉眼乱天眼,争功精粗,专用天眼观大千界,精粗悉睹,故言天眼第一也。

按:修学佛法者,固然要当勤精进,但过分精进,反而引发魔障。因我人四大五蕴之色身,一定要有适当之调摄,若调得适当,于道才有增进,所谓身安则道隆。不然,过分精进者,亦往往易犯勇退之弊病,所谓勇猛心易发,恒常心难持。然而精进心虽过分不得,但懈怠心却毫厘不能生起,若有懈怠心,于世事尚且一无所成,遑论修学佛法之生死大事。

所以佛示二十亿比丘之调琴法,教令用功不宜过紧,但亦不能松弛,过与不及,皆不得体。应以中道学法,久之,于道不难契合矣。至于求福一事,佛本福慧二足,为何犹为盲者贯针,为病者浣衣等,缘为佛乃天人师,一切为天人之标榜,不但施行言教,并以身教来导众,所谓:“言行合一,身口相应。”

我人福薄,总以好逸恶劳为能事,尤以学得佛法之皮毛者。眼睛搬了家,根本不见事,以事为畏途,一向用口代手,唯恐作事生福,防碍他入地狱之门,所以众生福薄,其故于此。

 
· 下页:河神受戒,不受肉供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建议 | 关于本站 |
般若人生网·般若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50008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