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文章正文 < 佛学典故 < 文学故事 < 休闲文摘:当前位置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前世不修,且修来世,十善下手
来源:佛教故事 作者: ( 字号:   )

出《佛说未曾有因缘经》

大多数太太奶奶们吃素念佛,皆因环境有很大的缺陷,存著‘前世不修,且修来世’的心,这似乎太看轻自己了,而且这样的应用佛法,也太觉得大材小用了。修佛法而换取来生福报,那是最轻松最容易的事;不过既得了富贵之福,便容易造恶业,既造恶业,又须受苦,非但环境缺陷,连三途恶道都说不定要尝尝味道,那么,修福岂不是堕落的因由。提韦打算烧身祭天,也是未能免俗。辩才却教化他修正法,发正愿,这是我们所当首先注意的。

身口意三业,开为身三口四意三,而成十业。十业自分善恶,为上升与堕落之因,学人不可不察。从杀以至邪见为十恶业,反之;从不杀生以至不邪见,为十善业。受持十善者有十善戒,为大乘在家之戒,持十善戒不失,即无他修,亦生欲界诸天,次之亦不失人道。十善业是佛教徒基本下手之途,故略说如下:

一不杀生:虽臭虫蚊蝇皆不可杀,但可驱拂,或弃掷而止。肉食与杀生相联,倘一时不能断肉食,为戒杀故,但可食三净肉。三净者,一不见杀,二不闻杀,三不疑心为我而杀。此中前二项,近于孟子所谓‘君子远庖厨’,颇似掩耳盗铃,必须加入第三项,方为无弊。盖鸡鸭活鱼之类,入厨而杀者,皆是为我特杀,除去为我特杀,则不见不闻,自与仅仅远庖厨者不同矣!尝见新人物强辩,略谓:“水中空气中皆有微生物无数,人无论如何,不能不饮水,不能不呼吸空气;一饮水则水中生物被杀无数,一呼吸则气中生物被杀者亦无数,如此而复斤斤言戒杀,岂非痴人说梦?”不知水中空气中之微生物虽诚被杀,然皆出于不得已,既无杀之之意,更无杀他以利我之心,岂同食肉之人,既有蔬谷可以养生,而复杀他命以快我口腹。故二者虽同是杀生,而无罪有罪,自不待智者而辨矣。

二不偷盗:看似易守,其实极难不犯,盖非给我而取之者,皆属偷盗,非但不做小偷强盗而已。譬如任职公司机关之人,偶写私人信件,随手取用公共笺封,此极平常之事,不知已犯偷盗矣。又如寄邮件,印刷物费轻,信件费重,若于一册印刷物中夹一极小条子,写一二句极简单之语,而此册仍作印刷物寄,亦已犯偷盗矣。推此而论,吾侪几于无日不偷盗,不可不猛省。

三不邪淫:在家有妻妾,自不禁房事,若非自己妻妾,便入邪淫之条。若更严格的说,即使自己妻妾,但非望生育而行,亦是邪淫。

四不妄语:为十善戒中极难守最易犯之一条。如强不知以为知,以及悬揣臆测之词,无非妄语。商贾营业,大至洋行字号,小至肩挑负贩,苟有讨价还价,无不打极大妄语。若夫买空卖空,造空气,放谣言,尤其是专恃妄语以图利。尝有大德守妄语戒,竟终年不发一言,问之亦不答,若必须言语,则用笔谈,实因一开口极易涉妄,并非故示奇特也。

五不两舌:两舌亦妄语之一种,即向对峙之两方面前,说两种口气的话,其意欲两面讨好故也。两种口气既不同,假定一种合于事实,则他一种已是妄语,何况有两种皆妄不实者。又普通妄语不过欺骗听者而已,两舌既用于对峙之两方,能使两方嫌恨愈深,至于横决,则两舌之罪尤大于妄语矣。

六不恶口:恶口即粗恶带骂詈式之口气,正式骂詈当然亦属恶口,农工阶级犯者较多,妇女亦易犯,如‘死人’等皆是。

七不绮语:绮语者,希图动听,带有秽浊意邪淫意之语也。

第八戒:依此经是不嫉妒,通行则为‘不悭贪’,嫉妒似可包摄于第九嗔恚中。悭谓应给与他人之财物而不给与,或故意迟缓给与,减少给与是也;贪谓不应取而取,或一念欲取之,皆是,此亦极易忽略而犯者。

九不嗔恚:嗔恚即发怒,而亦包括气恼怨恨诸情,处事须心平气和,乃能恰当。心有嗔恚,则发为行动,必致偏激,易于误事。且人事虽有败坏可嗔之处,而嗔恚之发,决不能使已败坏之事恢复正常,则嗔恚为多事,徒苦自己耳。然极易犯,鄙人性亦易嗔,正所谓说得到做不到者。孔子因颜渊能不迁怒,赞为好学,可知不迁怒已极难,而况于不发怒乎。然学人当努力自勉,不当援颜子之事而自恕耳。

十不邪见:凡于佛法以外,信受种种外道,种种宗教,皆为邪见。此非佛门心量窄而门户深也,实因惟有佛之知见为正知见,从最正之佛知见望其他知见,自然皆是邪见。但所邪有浅深耳,即在佛门,倘信奉二乘声闻,不修大乘,亦属邪见。此经‘邪见’上有‘憍慢’二字,憍字音义同骄,憍慢即自大之意,未悟而自以为已悟,未修证而自以为已修证,不通晓而自以为通晓,皆憍慢也。

 
· 下页:色身爱缚,不得圣道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建议 | 关于本站 |
般若人生网·般若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50008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