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正文 < 颜氏家训-人情世故大全 < 善书推荐 < 首页 :当前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一三二、忠孝在心不必削发
来源:民间善书 作者:颜之推 ( 字号:   )

释四曰:内教多途,出家自是一法耳。若能诚孝在心,仁惠为本,须达、流水、不必剃落须发;岂令罄井田而起塔庙,穷编户以为僧尼也?皆由为政不能节之,遂使非法之寺,妨民稼穑,无业之僧,空国赋算,非大觉①之一旨也。抑又论之:求道者,身计也:惜费者,国谋也。身计国谋,不可两遂。诚臣徇主而弃亲,孝子安家而亡国,各有行也,儒有不屈王侯高尚其事,隐有让王辞相避山林;安可计其赋役,以为罪人?若能偕化黔首②,悉入道场,如妙乐③之世,禳佉④之国,则有自然稻米,无尽宝藏,安求田蚕之利乎?

【译文】

第四:佛教修持的方法有很多种,出家为僧只是其中的一种。如果一个人能够把忠、孝放在心上,以仁、惠为立身之本,像须达、流水两位长者所做的那样,也就不必非得剃掉头发胡须去当僧人不可了;又哪里用得着把所有的田地都拿去盖宝塔、寺庙,让所有的在册人口都去当和尚,尼姑呢?那都是因为执政者不能够节制佛事,才使得那些非法而起的寺庙妨碍了百姓的耕作,没有正业的僧人耗空了国家的税收,这就不是佛教救世的本旨了。再进一步说,谈到追求真理,这是个人的扫算,谈到珍惜费用,这是国家的谋划,个人的打算与国家的谋划,是不可能两全的。作为忠臣,就应该以身殉主,为此不惜放弃奉养双亲的责任,作为孝子,就应该使家庭安宁,为此不惜忘掉为国家服务的职责,因为两者各有各的行为准则啊。儒家中有不为王公贵族所屈、高尚其志节,隐士中有辞去王侯、丞相的地位到山林中远避尘世的人,我们又怎么能去算计这些人应承担的赋税,把他们当成罪人呢?如果我们能够感化所有的老百姓,使他们统统进入佛寺,就像佛经中所兑的妙乐国度。禳去所治理的国家一样,那就会有自然生长的稻米,数不尽的宝藏,何必再去追求种田、养蚕的微利呢?

【注释】

①大觉:佛教语。指佛的觉悟。此用以指佛教。②黔首:老百姓。③妙乐:古代西印度国名。④禳去:即襄去。印度古代神话中国工名,即转轮王。

【评语】

佛是一仲精神象征,假如心中有佛,仁惠为本,未必削发为僧,罄田起庙。在其它事情上,不也是如此吗?做事应重内容,轻形式,重实际而轻虚名,如今某些人穿必洋服,行必洋车,开业必剪彩……,风光虽风光,实效谁人知?如此形式主义,可以休矣。

下页:一三三、形体虽死精神犹存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建议 | 关于本站 |
般若人生网·般若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5000881号-1